清凉山公园“驻马坡” 传诸葛亮在此看南京地形

13.01.2015  22:12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但主力并没有重大损失。战前他目空一切,以为天下无敌,江上横槊赋诗,激情飞扬,也听不进反对意见。大战后他看着滔滔江水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加强了反省,意识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军力量不足,于是他在谯县(今安徽亳州)收集残兵,又拼命招募,不到四个月就组建了一支新的水军。曹丕写了一篇赋,里面记录的数量是“泛舟万艘”,顽强的复活能力把孙权吓得不轻。双方大仗不算多,但小打小闹不断。京口离谯县又比较远,在后方指挥水战不方便,孙权被打得神经高度紧张,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于是咬紧牙根,决定再次搬家。

  刘备曾劝孙权“迁都

  有一种流行说法是,诸葛亮曾经评价南京时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南京的东郊是紫金山,绵延如同一条盘伏的龙,西边是石头城,如同猛虎雄踞江边。如今的清凉山公园内,有处“驻马坡”景点,三个字是刘海粟题写的。相传诸葛亮就是在这里骑马观察南京的山川形势。公园东大门外有个“武侯驻马浮雕”,长约70米,高4米,近300平方米。但有人考证,实际上诸葛亮并没有到过南京。所以这种说法存疑。

  刘备则确实劝说过孙权“迁都”——

  刘备:吴郡离前线有数百里,一旦战事紧急,你恐怕来不及救啊,劝你还是赶紧换个地方。

  孙权:你说得对。秣陵有河流上百里,船只行驶很方便,我正好要治水军,准备移居过去。

  刘备:芜湖离前线也近,你也可以选择。

  孙权:我将来还要攻打徐州,芜湖位置偏了,不太合适。

  张纮是南京成名幕后英雄

  倘若刘备的劝说还让孙权有点犹豫,那另外有个人在这关键时刻推了一把,终于让孙权下定决心搬到秣陵。他的名气不及张昭,但他对孙家的贡献并不少于张昭。他对南京的成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幕后英雄。

  他叫张纮(hóng),生于151年,比孙坚大4岁,比孙策大24岁,是扬州名士。年轻的时候就到洛阳游学,大将军何进还请他做官,他拒绝了。后来由于母亲去世,他就回到了江都居住。当年孙策还在袁术手下,正是郁闷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几次去拜见他,请张先生指点迷津。张纮虽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避而不见,但也不轻易地显山露水,连连说:我这个人见识简陋,而且又在服丧,你的事我可帮不上忙。

  孙策战场上勇猛如项羽,但对名士始终是毕恭毕敬的,一再恳求,说到动情之处,还落下了眼泪。女人的眼泪能打动人,英雄的眼泪更能打动人。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有忠义豪壮之气,瞬间感动,终于敞开了心扉。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