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月四大美术作品展开幕

03.06.2015  09:19

  民国风云人物画出浮雕感众多京剧人物跃然纸上

  作品《京韵

  

  昨天下午,虽然大雨滂沱,但长江路上的江苏美术馆内,人气很足,四个美术展同时开幕。据介绍,四个展览均是在第二届江苏艺术展演月中,由省文化厅推出的系列美术作品展,包括第二届江苏文华美术奖及江苏省优秀美术作品展、首届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傅抱石双年展及2015江苏中国画作品展和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二期)作品展。昨天开幕式上,范海龙、庄重、周庆、张迎春、赵震5人领取了青年奖金奖,而王法、姜永安、刘春3人领取了“傅抱石奖”。

  了解一下这些奖项

  最难得的是文华奖最具未来性是青年奖

  应该怎么看展?怎么去了解不同奖项代表的含义?昨天,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向记者解读了四大奖项的特色。

  “四个奖中,高度最高、难度最大的就是文华奖。因为参选作品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在两年内在省内获得过大奖,或者参加过全国美展。所以我们把文华奖称之为‘奖中奖’。”高云表示,文华奖的候选门槛是最高的,所以摘得文华奖最难。

  “最有前途、最具未来性的,是青年美展。所以这个奖关注的是当下的年轻人,关系到的是江苏画坛的明天。”不过,高云同时也提到,他认为今年参展的青年画家们,在创新方面还不够那么大胆和放开。据介绍,江苏省青年美术展每两年一届,参展对象为45周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

  “傅抱石双年展是最具地方色彩的奖项,一方面,江苏省是国画大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倡导傅抱石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们专门办了这个展,参选作品都是国画。”高云如此解读。

  而关于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二期)作品展,高云告诉记者,“这个奖项的特点就是最厚重。因为关注的题材都是历史大事件、著名人物等。”高云甚至不讳言地表示,这个奖项的设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鼓励江苏作品中出现更多可以冲击全国美展金奖的作品。

  学习一下怎么看画

  从古意、书卷气和当代性来看中国画

  昨天四大展览展出的作品,自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代表了江苏画坛不同侧面的最新成果。那么,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我们该怎样去看一幅精品画作?昨天下午,在一楼的江苏文华美术奖及江苏省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展厅内,高云选取了几幅作品,向记者解读了看画之道。

  比如一幅南京刘红沛的中国画《京韵》,远远看去就因色彩丰富而很抢眼。高云指着画说:“所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立意就很好。再看技法,这么多的人,以工笔画的方式画在一起,京剧人物自然不能颜色暗,但太浓重的颜色怎么协调共存?该画的难度就在这里。而作者做到了,处理得很好,既鲜又稳。而且,京剧本身又是国粹,题材、立意和技法都很好,我认为是画家的代表作。

  再看《京韵》左侧的一幅中国画《玉树聚禽图》,作者是江苏省国画院的王法,高云说:“一般来说,我们看中国画,可以从古意、书卷气和当代性来看。比如古意就是讲究笔笔有来处,你这个是有传承的,这幅画就是学习的宋画风格;第二是书卷气,你得多读书,我认识画家本人,是一个非常文雅的人,你看他的字也非常好;第三是当代性,就是符合当代审美。比如,当代审美流行朦胧美和中性美,这幅画因为用了很多虚笔,造成了一种朦胧的效果;而且画风偏阴柔,有中性美。

  其后,高云又解读了著名画家邢健健的《壹玖壹壹——一部看得见的历史》。这幅作品尺幅很大,中间是一幅孙中山的肖像画,两侧则是秋瑾、宋霭龄、段祺瑞等众多民国风云人物的肖像画。高云解读道:“该作品是上一期的重大主题工程的一幅,画家用的是很写实的画法,但用的形式非常创新——一种纪念碑的方式。他这个构思很巧妙,画风本身是旧的,但表现形式是当代的。”记者仲敏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金琎摄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