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和平副院长率队参加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29.08.2018  00:11

8月13日至20日,我院副院长、长江学者樊和平教授带领哲学与文化研究所4位学者赴北京参加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樊和平副院长以“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为题作大会的主旨发言。他认为,在这个“多元”“多变”的时代,伦理道德变得支离破碎。必须寻求“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通过“回归精神”和“皈依形态”让伦理道德重返家园,需要建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伦理道德—精神—形态,构成“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三大结构元素。现代伦理学理论包含三种形态: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其理想类型是“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20世纪以来文明觉悟的本质不只是伦理觉悟、道德觉悟,更是以伦理觉悟为重心中的“伦理—道德觉悟”。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不只是伦理形态、道德形态,而且是二者辩证互动所生成的伦理—道德形态。现代理论体系中“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不只是两种话语表达,而且代表着两种不同传统,代表了“伦理” “道德”两种不同的“形态”取向,二者应当在“精神哲学”的理念和理论中统摄和整合起来。伦理形态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因何在一起?”“我们如何在一起?”道德形态的核心问题是“人应当如何生活?”伦理—道德形态建构“如何在一起”与“应当如何生活”的伦理—道德的精神生态,形成人的生命和生活的顶层设计。概言之,伦理形态是实体认同形态,道德形态是主体建构形态,伦理—道德形态是实体与主体合一形态,其中,只有伦理—道德形态才是精神哲学的合理形态和“理想类型”。

陆月洪研究员在“伦理学”分组会议上,作题为“西方现代性中的权力意志及其道德困境的缘起”的学术报告。李宁副研究员在“认识与认识论原理”分组会议上,作题为“认识如何可能”的学术报告。孙钦香副研究员在“儒家哲学”分组会议上,作题为“以丧礼论古典儒家的死亡观”的学术报告。任春强助理研究员在“伦理学”分组会议上,作题为“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的学术报告。整个团队共参加学术会议100多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学者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展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纯正的学术气质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世界哲学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是全球哲学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此次会议为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学者与世界哲学学者提供了高规格的学术对话交流平台。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