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局加速推动政府主导和国有项目面向民资开放

19.12.2014  17:40


  今年以来,扬州局以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省和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表彰大会精神为契机,从解决民营企业反应强烈的“玻璃门”、“门槛高”、“负担重”等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加速推进政府主导和国有项目面向民资开放,着力为民资提供公平竞争、平等转入的市场环境。
  一是拆除藩篱,公平竞争。推动市政府首次提出公布投资领域“负面清单”的要求,明确面向港口物流、市政设施、公共交通、停车场、公租房、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领域开放国有项目,并排出2014年全市面向民资开放试点项目任务分解表,使民间资本可以“按图索骥”。在项目招投标、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国企改制和政府采购的各个环节,不得针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附加条件,一律实行平等竞争、择优选择。
  二是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注重打破政策“桎梏”,认真执行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全面实施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实施探索“四证(照)一体”改革、预备期登记制度,在省内率先制定出台了《扬州市关于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实施意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至11月底,全市新增公司制企业7992户、注册资本4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97%和53.3%,分别高于全省同比57.1%和43.3%的平均增长水平,利用居民住宅进行登记的市场主体共53户,免费发放第一代电子营业执照近千份,带动就业人员15.5万人。
  三是政府主导,项目招商。今年3月,协助市政府排出首批16个政府主导和国有面向民资开放试点项目,投资额达130多亿元;11月,又在首批项目的基础上扩展到各县(市、区),共包装推出43个项目,总投资189亿元。项目领域不仅有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城市片区开发等政府主导项目,也有国企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国有项目,还有“扬州半程马拉松冠名”这样的赛事冠名项目。至10月底,第一批的16个项目中,瘦西湖隧道冠名、城区旅游景点旅游专线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行和新增公交车4个项目已经完成;三湾湿地公园开发、冶春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与扬州宾馆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扬州市珍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4个项目有实质性进展;扬州港万吨级浮码头改造、大王庙以东城市综合体(古运河风光带)2个项目正在有力推进。
  四是信息公开,消除顾虑。民资投资最关注两大问题,即合法权益是否获得保护以及投资回报如何。为此,该局充分尊重资本的逐利性,对推出的每一个项目都力求做到换位思考,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对项目的赢利点和收益率进行分析研究。在招商推介活动中,所有项目介绍都标明了该项目的“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形式”和“投资回报途径及方式”,并注明当前该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令项目投资信息更加公开,提高项目合作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五是优化服务,改善环境。今年,该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协同相关部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财税优惠等方面的服务;设立民营企业名录库,每年选择300家民营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与市县两级相关政府部门结对挂钩,帮助企业协调问题,争取政策;设立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集中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捋顺关系、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