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审计局三项机制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

30.03.2017  11:02

  近年来,南通市审计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硕果累累,2015-2016年两年市县两级审计机关累计核减工程款75.32亿元,一项目获得2015年度市政府改革创新奖二等奖。这是南通市审计局坚持倾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创新机制,提高审计质量取得的成果。


  一是创新业务交流机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面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容易因政策、法规边界不清或滞后而产生分歧。为减少此类分歧的发生,该局定期组织县(市)、区投资审计人员就审计中常见的疑难、争议问题开展交流,集思广益。2016年12月印发了《南通市政府投资审计常用文件规定及常见问题解答》手册,形成了统一的操作指南,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二是创新重大审计项目共同参与机制。2016年,由市局牵头,两级审计机关21名投资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对各县(市)、区部分大型公共建筑投资及建设情况实施了专项审计调查。参加审计的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取得较好效果。此次审计揭示9个涉审项目投资和建设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及违法违规问题51条,查出违规违纪金额13.6亿元。市领导对审计专报作出批示,要求完善体制机制,杜绝建筑领域不规范行为发生。


  三是创新审计质量检查机制。该局从全市审计系统近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中,综合考虑项目投资额、专业特点、审计核减率等因素,选取部分典型项目,组织市、县两级投资审计人员开展互查,对审计质量进行“回头看”。通过“回头看”发现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制定改进措施,促进了两级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的共同提高。(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