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局“一企一策”实打实帮助企业解难题

27.12.2016  18:43


  泰州市工商局发挥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头作用,聚焦富民创业的难点,分主题与企业开展座谈,一企一策、对症下药,力求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近两个月来,先后召开4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为40家参会企业解决疑难问题53件,以实打实的成效赢得了企业的认同。
  一是聚合职能,明确主题。通过各地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简称:民发办),广泛征集企业意向,搜集带有区域性、代表性、紧迫性的问题,建立参会企业储备库。市民发办每次确定一个主题,每次邀请10家左右的企业,先后在靖江召开“品牌与信用”主题座谈会,在高港召开融资座谈会,在姜堰召开商事制度改革座谈会。由于主题鲜明、议题集中,彼此交流更易形成共鸣,也有利于企业集中表达诉求,全面分析问题背后的痛点与堵点,从而对症下药,推动问题集中解决。如靖江多家空调公司反映,孤山镇虽然号称“空调配件之乡”,但品牌多而不强,相互模仿,打价格战,导致“靖江空调”沦为“低端”的代名词。为此,泰州市工商局与靖江市场监管局共同商定,要聚合品牌、标准、信用等多方面的职能,引导企业走品牌化、特色化之路,助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打造“孤山空调特色小镇”。
  二是集体会商,现场办公。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市民发办邀请金融办、人行、银监局等部门负责人现场答疑,10多家商业银行负责人也到会,面对面与企业磋商解决方案,推介适合不同需求的金融产品。如一家企业提出只有土地证、没有房产证、无法办理抵押贷款,中行负责人现场就量身定制了“税贷通”、“知贷通”等个性化解决方案。座谈发言也一改过去“一个只顾讲、一个只顾听”的会风,更加注重互动交流。民发办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共同主持,与企业、银行适时讨论,部门也及时回应,尽可能把问题讲真、讲透,从而让掌握的情况更全面,工作的指向更精准。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够现场拍板的当场拍板;现场解决不了的,明确专人对接,会后研究解决。如通过座谈发现贷款难的一大症结是信息不对称,银行不了解企业的信用,造成“有钱不敢贷”,企业也不了解银行的产品,造成“能贷贷不了”。对此,市民发办即与银监局商定,联合印制金融创新产品“一卡通”,广泛向企业宣传发放,促成银行与企业的双赢。
  三是沙场练兵,当场考验。每次座谈会,市工商局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均参会,既让企业的疑问第一时间得到答复,也倒逼处长们增强业务储备,达到沙场练兵的目的。比如,部分企业反映,著名商标“门槛高”,小企业享受不到政策;国际商标注册要求“注册国家≥30个国家”才能有经费补贴,与企业的实际状况不符,等等。局长要求商标处处长现场回答该企业所属行业的著名商标申报标准是什么,国际商标注册奖励的条件是什么。当商标处处长将标准和依据一一说明,并为其指明努力方向后,企业予以充分认同。通过这种现场答疑的方式,也在处室内部形成“压力舱”,倒逼处室瞄准企业需求的靶心,提前“做好功课”,确保“考试过关”。
  四是会后督办,狠抓落实。座谈要见效,关键看成效。会议开过了、任务布置了,仅是完成座谈会的一小步,大量工作在会后。每次座谈会后,市民发办随即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3天内落实到主办单位,全程跟踪督查,15天内上报办理结果。如出现人为因素延误,则作为民营经济发展考核因素,予以记载并扣分。如个别地方或部门在催办后仍不能如期完成,则由市民发办与市效能办联合作为“蜗牛奖”线索上报。1个月后,通过电话随机回访,征询企业负责人对问题处理情况的满意度,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五是由点及面,惠及全市。座谈会上提出的单个问题,往往是面上共性问题的集中体现。问题也是制度创新的起点。市民发办决不满足于解决单个问题,而是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推动整个面上问题的全面解决,形成制度效应,惠及更多企业。如部分企业反映,个别市区对商务秘书公司落户企业的数量限制在20家以内,原因是“商务秘书公司办公面积有限,多了,就容易造成皮包公司”。对此,该局组织专题研究,指出公司住所并不一定必须是公司员工的办公场所,只要满足登记条件,能够联络和送达,“无办公桌也能登记”。市委领导在委派工商局牵头出台支持全民创业“30条”意见时,该局专门单设一条,“落户商务秘书公司的企业数量不设上限”,进一步协助解决初创企业的落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