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标回升 为定向调控预留空间

03.11.2014  17:09
      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同时,国内就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提前完成全年预设目标。保持“有就业”的经济增长,为后期“稳增长、调结构”宏观调控定向出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0月PMI为50.8%,在“荣枯线”上回落0.3个百分点,仍处于景气区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分析指出,10月份PMI指数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庆节放假影响,往年同期也多有下降。临近年底,企业迫于资金压力,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策略性调整,也对短期企业接单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来看,当前数据走势基本正常。

  10月份PMI分项指数中,就业指标回升0.2个百分点,成五大分项指标中一大亮点,与城镇新增就业形势较好相互印证。

  虽然当前我国面临“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由供求方而非需求方所决定,但是作为重要的经济景气指数,就业市场的稳定,充分验证了我国经济增长虽然面临压力但是不会出现大幅下滑,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并且质量有所提升。

  就业形势的稳定,从一定程度上表明需求稳定,支撑了就业形势的平稳。从单月数据来看,工业增加值出现反弹,出口继续好转,消费保持稳定,内外需求总体平稳,为就业形势的向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尚难以迅速改变,仍需要多管齐下,促进就业的稳定增长。

  在PMI分项指标中,除了就业之外,大都出现回落,最终导致10月PMI出现小幅下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10月份PMI指数出现小幅回落,显示当前经济增长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今年三季度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其效果在市场方面已经开始显现,虽然尚未表现在PMI指数变动中,但支持经济增长趋稳的作用预计会日益明显。据此判断,未来PMI指数不会趋势性回落,经济增长也不会趋势性下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给记者的报告显示,10月份制造业PMI依然处于扩张区间,但生产扩张动力减弱。近4个月制造业PMI走势呈逆季节性“旺季不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从供需两方面来看,我国制造业领域出现供给和需求的同步回落。新订单指数的变化意味着需求的波动,10月PMI中新订单指数出现回落,中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回落明显,大型企业稳中略升。一般来讲,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波动更为敏感。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又出现下降,降至50%以内。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出口可能出现波动。

  陈中涛表示,据调查,临近年底,企业资金紧张矛盾加剧,为了控制资金风险,一些中小企业主动放弃利润薄、回款慢的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订单指数回落。预计四季度国内需求不会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回落。从往年经验来看,即将到来的“光棍节”会带来短期消费需求放量。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将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产生推动作用。

  供给方面,生产活动有所减缓。一些企业为了消除放假影响,国庆节前赶工生产,节后回归平常生产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指数回落。但由于目前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劳动力、环保成本加重,多数产品供求矛盾突出,预计四季度企业生产形势可能稳中趋缓。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给记者的报告指出,三大订单指标回落,内外需求齐走弱,新出口订单跌回收缩区间,预示未来出口形势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生产和原材料库存指标下滑,大中小型企业PMI全部下跌,供给端收缩显示经济增长缺乏动能。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释放出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主动作为、适时定向调控的信号。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等事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明确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煤炭资源税改革迈出新步伐。诸多举措,将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分析人士表示,前期稳增长政策还需要继续落实。当前年度财政赤字计划并未达成,稳增长和定向支持政策仍有充足空间。就业形势的稳定,为后期我国宏观调控以及深化改革消除了部分后顾之忧。我们更需要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改革释放更多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