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中心成流动人口“普法之家”

05.01.2016  11:37

      三亚地处海南省最南端,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每年,被她优美的海滨风光所吸引的不仅是一批批的游客、“候鸟”等,还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此工作、定居。

  去年8月份,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基数庞大等特点,三亚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下,在吉阳区月川临时用工劳务市场设立法治教育基地和法律援助服务站,“就业中心”成为流动人口“普法之家”。

  构建就业、普法与法援为一体的法律服务平台只是三亚市创新普法机制、拓展普法平台的一个方面。5年来,三亚市普法办围绕“法在身边·法治鹿城”主题,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等作为重点普法对象,还创建了“育人铸魂工程”“以案释法机制”等平台,不断丰富“六五”普法的新内涵,探索“深度普法”模式。

创外来人员普法“月川经验

  “不要相信用工单位的口头承诺,找工作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大吵大闹解决不了纠纷,要理性维权,要找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

  去年12月21日下午3点,月川临时用工劳务市场院内座无虚席,三亚市司法局特邀律师为外来务工人员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并现场接受法律咨询。

  月川临时用工劳务市场是三亚市政府投资的第一家为外来临时务工人员和本市用人单位(雇主)提供供需对接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取代月川居委会周边自然形成的零星分散混乱的零工市场。

  “由于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一旦遇到诸如讨薪或工伤问题时便无所适从。加之传统的普法方式也不利于流动人口接受法治教育。”三亚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跃忠告诉记者。对此,今年8月20日,该局主动联系吉阳区政府在月川临时用工劳务市场设立法治教育基地和法律援助服务站,有针对性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服务。

  “务工人员都来这里找工作,我们也利用这个法治教育基地向他们发放法治宣传资料,请律师为他们讲法,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与法治意识。”月河社区支部书记苏应钧说。

  

  据介绍,该法治教育基地挂牌以来,逐渐完善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互联网+”法律咨询服务、律师坐班制度等,共发放进城务工人员学法手册等书籍5000多册,发放普法扑克、普法购物袋和普法折扇等独具特色的普法“小礼品”5000多份,收益外来务工人员达10000多人次。

                                启动普法“育人铸魂”工程

  “两级检察机关依托‘三亚市海棠湾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先后开展专场教育活动100余场次,有70多个单位3700余人次受到教育……

  刘跃忠表示,5年来,三亚市结合法律“六进”活动部署,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青少年这个“重中之重”,农村农民这个“重点难点”,启动普法“育人铸魂”工程,加强重点人群法治宣传教育,从而进一步牢固树立全民法治信仰。

  领导干部学法是普法的“龙头工程”,领导干部是推动全民尊法守法的关键少数。对此,三亚市把领导干部依法行政、遵守法律法规和党纪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各单位认真贯彻实施《2012—2015年三亚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施方案》,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健全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培训考核制度。

  三亚市还从政法队伍中选聘143名优秀干部担任全市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均配备一名法制副校长。而市属各学校以“第二课堂”、“周一早课”等方式积极开展课堂法治宣传教育。与此同时,积极配合省司法厅组织开展的“为了明天—海南省法治文艺进校园”巡演活动。

  此外,“三亚市还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不断丰富各具特色的普法工作模式。”三亚市海棠区司法局局长周开祥说。目前,全区22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由专业律师参与农村事务,既成为村民的法律“咨询员”,又成为农村的法律“宣传员”,有效提升全区农村法治化水平。

                              “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警示

  今年国庆黄金周第四天,一名来自天津的游客李某在三亚某酒店泳池溺水,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父母找到三亚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局投诉,要求酒店等单位赔偿100万元。

  由于相关单位就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三亚旅游巡回法庭介入此案,经法官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死者家属获赔60万元。一起闹心的旅游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三亚市两级法院设立了全国首家旅游巡回法庭,利用‘黄金周’等节假日到各主要景区巡回办案,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案件办理当中,边办案,边普法。”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黄学文表示。  

  而且,三亚市税务部门建立纳税人学校强化税收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市工商局全面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制作处罚文书时着力体现“说理式”特点,突出宣传法律法规,达到“处罚一名当事人、培养一名守法者、普法一群相对人”目的。

  刘跃忠称,普法不能集中于一些特定宣传日,也不仅限于某些部门行业。这无论是在普法的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远远不够,还应根据全市各单位自身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岗位工作责任制等具有可操作性强的普法工作制度,践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让法律深入人心。

  五年来,三亚各部门不断创新普法新机制,强调注重在司法、执法实践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仲裁员、律师、公证员等以案释法制度,将普法教育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探索以旁听庭审、媒体直播、典型案件宣讲等形式,形成“以案释法”工作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70多万普法对象,受教育人数达67万人以上,全民普及率达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