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连战士的抗战往事

20.08.2015  12:07

  

2001 年7 月,王惠(第三排右四)爷爷(第二排右四)80 大寿

      王长中,1922 年7 月生于江苏滨海。1941 年加入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村互助组组长、生产队长。2012 年12 月4 日去世。 

  爷爷(王长中)少年时家贫,19 岁入伍,20 岁入党,是新四军3 师8 旅23 团3 营10 连3排3 班的战士。参军6 年里,多次参加对日伪的作战。 

  1942 年3 月,部队开拔阜宁小关一带。通过侦察,10 连得知日军正在修建据点,由于人手不足正在抓附近的老百姓。为了消灭这股敌人,连长决定让部分战士化装成老百姓混入据点查探敌情,爷爷也是其中之一。顺利混入敌营后,战士们一方面利用时机查探敌人的兵力、火力配置,另一方面也与敌人尽量熟悉,降低他们的警惕心。 

  一个多月后,时机成熟。连长一声令下展开行动,混入据点的10 多名战士迅速行动起来。敌人尚未察觉,就被缴械。战斗在一个小时内结束。 

  1942 年3 月下旬,为确保新四军军部和华中机关的安全,师部决定攻打陈集。行动的当天晚上,淅沥沥下起了雨,战士们统一行动,以左手腕绑白毛巾为号。爷爷所在的10 连是尖刀连,承担了战斗先锋的重任。当晚9 时多,部队到达陈集,先派人潜入据点,拔掉了敌人的4 个岗哨,歼灭了一个屋里的20 多名日军。随后爷爷和连长李广玉杀入另一间屋子,就在进门的瞬间,藏在暗处的一个敌人用枪刺刺向爷爷。爷爷侧身一闪,枪刺划过左手腕。 

  连长李广玉跟进一刀,杀死了这名日寇。爷爷说,幸亏绑了白毛巾,否则伤势更重。但也留下了一道永久的伤疤。 

  1945 年4 月连队移驻阜宁三灶一带,一片芦苇荡隔开了新四军驻地与外界水面的物资运输。敌人还占领了芦苇荡的出口,设置了6 艘汽艇日夜巡逻。为了打通水面要道,战士们决定用手榴弹集中袭击汽艇。为了尽量接近敌艇,爷爷和两个排的战士在水里练习了一个多月的游泳和投弹。 

  在5 月份的一天, 60 名战士每人配备4 枚手榴弹,悄悄游近敌船并在接到命令后统一密集投掷,6 艘小艇很快沉入水中。水面交通得以恢复。 

  (作者王惠系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助理检察员。今年33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