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全国巡展(云南站)开幕

02.11.2016  13:38

新华社昆明11月1日电(记者 字强)11月1日上午,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联合承办的“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全国巡展活动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宣布展览开幕,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峰致辞。来自全国多个省区市的民宗委、民族古籍机构、民族宗教研究机构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展览展出了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文献价值的珍贵古籍原件,以及各省区市30余年来整理出版的具有重要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成果,所展示的展品涉及书籍、铭刻、文书、讲唱等四大类古籍,涵盖东巴文、彝文、傈僳族音节文、藏文、西夏文、古壮子、布依文、毛南文、喃字、水文、白文、朝鲜文、傣文、蒙古文、满文、锡伯文、察合台文等17个少数民族文种。此外,还展出了古籍复刻、修复和再造善本成果,期间还安排了古籍修复专家现场演示,讲解古籍修复技艺技法,以及口传古籍传承人现场传唱演绎,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民族古籍保护、传承、修复的价值和奥秘。

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全国巡展活动是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2016年“民族古籍宣传年”的重要内容之一。巡展活动旨在全面展出30余年来全国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普查、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等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示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版本价值的各民族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使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华各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切实提高全社会古籍保护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等。巡展活动计划先后在广西南宁、新疆乌鲁木齐、云南昆明、北京等城市举行,其中,昆明是第三站,展览持续至11月30日。

此次展览活动,还将展示云南民族古籍工作30年来的成果——如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部分古籍(《新平百乐书》《天地查姆》《董永与七仙女》彝文),以及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100卷)《中国贝叶经全集译注》(100卷)《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