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07.03.2016  21:03

 

 

          据响水县农业信息网消息,针对当前气温逐步回升,在田小麦陆续进入返青生长期,农业专家提出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措施:针对今年较差的小麦苗情长势,迫切需要尽早、尽快做好追肥、理墒、化除等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夯实丰产丰收基础。

        因苗追肥,促弱转壮。对基苗肥不足、群体偏小(亩茎蘖数小于30万)的田块,尤其是晚播弱小苗,早春要亩追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对秸秆还田量大、苗情过弱的宜每亩再加施5公斤尿素,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长势正常的一、二类苗不宜施用返青肥,重点施好拔节孕穗肥。茎蘖数偏多、明显旺长的小麦要在气温回升后、拔节前进行适度镇压或适当化控防倒。

        清沟理墒,防渍防旱。在早春,未开排水沟的田块,要抓住晴天尽早开好三沟,开沟泥土要均匀散开,避免损伤麦苗。已开沟的田块,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同时确保内外三沟畅通。

        防御冻害,及早补救。我市早春冻害发生频繁,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增施速效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

        根据草情,及时化除。去年秋播大面积稻茬小麦播种迟,冬前化学除草的比例很小,目前田间杂草密度普遍较高。因此,要抓住春季气温逐步回升的有利时机,及早对冬前未能有效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进行春季补除,并要根据不同的草相选用对路药剂配方,以确保除草的效果,切实控制麦田草害的发生。(李兆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