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合同纠纷呈上升趋势 亟待规范发展

28.10.2014  18:21

  小额贷款公司一定程度上活跃了金融市场,缓解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贷款瓶颈,增加了市场活跃度。但据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2013年苏州两级法院共受理涉小贷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件801件,同比上升160.91%;涉案标的总额为28.56亿元,同比增加144.49%。今年1至8月,已受理此类案件783件,同比上升73.23%,涉案标的达29.2亿元,同比增加83.48%。如何规范小贷公司的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隐性“高利贷”,法院判决不支持

  苏州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向某小贷公司申请最高额贷款,小贷公司按约交付资金1200万元,房地产公司签立借款借据,确认月利率20‰,后又签订借款展期协议。展期届满后,房地产公司仍未按约还款。

  小贷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房地产公司向小贷公司借款1200万元,应按约及时偿还本息。但双方约定借款月利率20‰,逾期还款加收50%罚息,两项之和已超出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苏州市中级法院法官介绍,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案。按照法律,小贷公司的贷款行为应属民间借贷。借款人在资金面偏紧的形势下,小贷公司比较强势,往往通过逾期罚息、复利等形式,突破“不能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规定。部分小贷公司为了规避法律规定,将利息在借款中预先扣除或先交利息再全额放贷,盈利方法就是收取贷款利息。

  审查不严,1500万贷款难收回

  法院在审理中发现,由于相互竞争和贷款数额较小,很多小贷公司的贷款手续比较简单,一般很少实地调查核实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真正偿还能力。

  2012年2月14日,一家小贷公司与珈蓝实业公司签订《最高额保证担保借款合同》,约定向珈蓝公司提供为期一年的最高本金限额为1500万元的授信。奥倍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3天后,珈蓝公司向小贷公司申请借款1500万元,贷款利率为年利率18%。小贷公司审查后当日即交付资金。

  借款到期后,珈蓝公司未付息,也未归还借款本金1500万元。小贷公司将对方诉至法院,这时发现,珈蓝公司、奥倍公司以及珈蓝公司的股东黄某、范某均已下落不明。

  承办法官经实地查看发现,珈蓝公司营业执照登记的地址从未出现过该公司,该公司只是签订了租赁合同租赁场地,然后办理了公司经营证照,后未支付租金也未实际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案件审理过程中,珈蓝公司、奥倍公司、黄某、范某均未到庭参加诉讼。法院判决珈蓝公司归还小贷公司1500万元及利息,奥倍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黄某和范某承担补充清偿责任。但是,小贷公司何时拿回借款是个未知数。

  业务混乱,无视“面签”制度吞苦果

  为核实贷款人的真实性,防止冒名套取、冒领挪用贷款等现象,“面签”制度已经成为金融借贷领域的规范做法。但小贷公司在开展业务时经常无视该制度。

  一家小贷公司与顾某某签订《授信额度协议》,约定向顾某某提供为期一年的短期贷款授信,额度为30万元。后来,小贷公司向顾某某借款人民币25万元,年利率15.12%,并于同日将款项打入顾某某的指定账户内。借款到期后,顾某某尚欠小贷公司本金10万元,利息及罚息4293.33元。

  小贷公司除了状告顾某某,还把龚某某和李某告到法院,理由是两人为顾某某的上述《授信额度协议》项下借款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

  庭审中,龚某某、李某对此抵押办理过程予以否认,并申请对抵押合同进行笔迹鉴定。经依法委托,鉴定结论为:该《最高额抵押合同》上“龚某某”、“李某”的签名与龚某某、李某的签名字迹不是同一人书写。

  法院据此认为,小贷公司与龚某某、李某签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自始无效,小贷公司不能基于此合同要求龚某某、李某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新闻观察

  行业乱象制约长远发展

  苏州中院法官介绍,业务操作不够规范、风险防控意识不强是导致小贷公司败诉率较高的直接原因。

  一些小贷公司贷款发放较为随意,缺乏严格的审批流程,放贷后则缺乏客户跟踪服务和监督机制,对贷款去向不闻不问,诉讼中甚至出现放贷后一个月借款人即携款不知去向的情况。

  小贷公司无序生长不仅会制约行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会对正常的金融秩序带来负面影响。法官建议,首先,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定期评估小贷公司的运行风险,适当提高小贷公司的准入门槛,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对运行不规范、经营中出现重大风险且未整改到位的,按程序取消其经营资格;其次,小贷公司要提高自律管理水平。通过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建立不良资信共享平台,对有信用污点的借款人再次借款时审慎处理。规范业务流程,审慎考察贷款人的资信、还贷能力、项目可行性等,避免出现借他人名义贷款、隐瞒贷款真实用途、借新贷还旧贷等情况发生。加强内部管理,针对业务操作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的操作规程,严肃责任追究制度。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