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登上创新大舞台

07.06.2015  16:44

小水滴”登上创新大舞台

——记科研新秀冷用斌

在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造型恰似“鹦鹉螺”的上海光源——全球顶级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以光为媒,格万物之理而致知。

6年来,上海光源开足马力,全年开机率高达99%,累计支持课题研究5406个,孕育世界级顶尖研究成果40余项。

这份成绩单,足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同类装置相媲美。

骄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批精诚合作、持续创新的科学技术人才。是他们,为来自全球的科学家提供不可或缺的科研“利器”。

冷用斌,一个“名字里有水”的光学科研新秀,自谦是科学海洋中的一颗“小水滴”。没有著作等身的学术论文,没有卓尔不群的学术名号。然而,仅因一个特殊的身份,便足以让人尊崇——国家重大科学装置科学技术人才的代表。

中国有千万个‘冷用斌’。”上海光源束流测量控制部主任冷用斌坦言:时代选择了我们,让我们在资历尚浅时就登上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承担起国家重大科学装置的核心工作。

电子束流的“驯服者

从事大科学装置技术研究的冷用斌,10多年来,一直将他的青春与梦想绽放在“鹦鹉螺”里。

上海光源,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装置、多学科实验研究平台。在冷用斌眼中,它仿佛一台“超级显微镜”。

在“鹦鹉螺”的“螺心”,无数电子以近乎光速昼夜不停地高速旋转。每每转弯,就会沿切线方向放射出一条条幻彩“螺线”,这就是科学家们忙碌工作的实验平台——光束线站。

光束线站,其中的光是电子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电磁辐射,它好比一台高品质的巨型X光机,其静态成像分辨率可达到0.3纳米,比万分之一的发丝直径还小,科学家可借此轻松看清微观物质中最精细的结构。”冷用斌说。

6年来,精美“螺壳”越长越大、“超级显微镜”持续升级。目前,它的应用领域已非常广阔,堪称基础科学研究的“全能神器”:观察PM2.5气溶胶细粒子的真实结构,用皮秒级“快门”给人体内蛋白质分子拍摄“高清写真”,看穿一粒稻米中不同营养成分的真实分布,帮助故宫国宝探幽千年前传统制作工艺……

鹦鹉螺的‘螺心’就是我的工作区域。”冷用斌说。作为上海光源“眼睛”的负责人——束流测量控制部主任,他的任务是“驯服”电子束流:让无数天性活泼、喜好四处乱串的小家伙们沿着固定方向、固定位置,光速旋转,最终形成如探照灯般指向性极好、单位光照密度极大的一束强光。

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就好比当飞机经过篮球场上空时,你需要准确地将篮球投入篮筐中。”冷用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