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善时代” 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江苏省慈善总会成立十一年工作纪实

05.12.2016  19:30

      时间的齿轮转动到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

      江苏省慈善总会整11岁了。

      这是一个年轻的组织。

      11年前,江苏省慈善总会正式创建成立,

      11年中,江苏慈善人团结奋斗,为慈善事业探路趟河。

      这期间,江苏慈善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慈善理念从萌芽,到遍地开花。

      虽然,这一路风雨兼程,但江苏慈善人的初心不改——“慈善为民,服务为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办会宗旨,他们始终传承,让慈善理念生生不息。

      慈善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能够产生巨大的绿色GDP。时代需要慈善来“管理”财富,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和谐共处。

      慈善是一种情怀,慈善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江苏慈善的使命是,让慈善资源可持续开发,让善行义举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让慈善救助成为扶贫济困的生力军。

      慈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江苏慈善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做好事、善事的过程中,一切取决于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未来依靠现在的设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个十年江苏慈善起步发展;下一个十年,希望他们走得更加铿锵有力,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让慈善之光照亮每个人的人生和梦想!希望他们能开启一个新的“善时代”,用慈善力量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启航—— 扶贫济困再添生力军

      2005年11月18日,南京市颐和路9号一栋民国建筑修缮一新,挂牌“江苏省慈善总会”——这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社会团体。从那一天起,江苏省慈善事业蹒跚起步。

      此后,从这座古朴的小楼里,不断释放出慈善的力量:唤醒民间善意,宣传慈善文化,筹措慈善资金,实施救助项目。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慈善为民,服务为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责任,努力开拓发展慈善事业的新思路,10多年来她的声誉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回顾这11年,省委、省政府给予了政策、资金、办公场所、人员等多方面的扶持,省主要领导每年都会认真审阅江苏省慈善总会的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为全省慈善工作指明方向。

      2005年,省委、省政府授命刚从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俞兴德同志负责筹建省慈善总会。从此,他就成为了慈善事业中的一名义工。上任初始,他给省慈善总会定下了“起步虽晚,起点要高,发展要快”的总基调,并提出了不仅要把省慈善总会建设好,更重要的是把全省各级慈善总会引领好。按照“服务,协调,指导,联动”的八字方针,不断培育慈善组织,构建完善的慈善工作网络,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以及乡镇、街道都建立了慈善组织,9031个村(居)和社区成立慈善工作站。

      11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直接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慈善总会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在善款募集,救助项目,宣传活动,组织建设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苏作出了一定贡献,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发展——

      慈善资金总量11年翻了25倍

      慈善资金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根本保障,直接关系到慈善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是慈善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江苏省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善款募集作为首要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在全省慈善系统中大力推广合同认捐、留本付息、冠名基金等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如今,总会服务的冠名基金有44只,募集资金总额达2.41亿元。

      江苏省慈善总会以品牌项目吸引社会捐赠,充分发掘筹募资源。在开展“心蕊工程”和“爱心助孤”等项目时,宣传救助项目的意义,激发企业家的善举,把慈善理念引入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与慈善事业的良性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总会募捐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江苏慈善”这块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捐赠者所认可。

      为激发和调动捐赠者的积极性,总会积极争取国税、地税在税收政策上的支持,建立起针对捐赠者个人及企业的“反哺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这些经验和做法被写入《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成为重要条款。

      总会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还采取多种稳妥的理财方式,确保资金保值增值。

      11年来,江苏省慈善总会创始基金从5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5亿元,共募集善款2.41亿元人民币,救助款物累计支出8.16亿元。全省慈善资金募集总量从11年前的8.59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221.21亿元。

      建制——

      开创慈善立法先河

      2010年1月,我国第一部慈善地方立法在江苏应运而生。在省人大内司委组织起草《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过程中,省慈善总会积极参与和配合,《条例》在全国开启了省级慈善立法工作的先河。

      善款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建立起公信力。省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以章程为依据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起包括慈善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办法、救助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在内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同时,总会还认真抓好救助资金跟踪反馈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总会还出台《江苏省慈善总会救助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慈善救助的原则、范围、对象及程序,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开、透明、规范。

      多年来,总会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坚持每年向理事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收支情况;坚持每年主动约请省审计厅对总会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坚持将每一笔捐赠及时在“江苏慈善”网站上公布,坚持每年在《新华日报》上公布上一年度收入支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纵深——

      慈善理念深入人心

      2007年,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组织研发了一套对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监测和科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即“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依据这一评价指数,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编制了“慈善星级城市”排行榜(最高为七星级),向社会公布。评选分别于2011年、2012年和2014年开展了三届,江苏的上榜城市数量均占榜单首位,在城市的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组织、经济贡献、政府支持和慈善文化六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15年8月,在第三届“全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选活动中,全国109个县级以上城市荣登中国公益慈善百强榜,其中江苏有31个城市上榜,占28.4%;在32个“慈善七星城市”中,江苏有12个,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经过多年慈善文化和慈善行动的持续浸润,江苏人的慈善意识不断觉醒、聚集,慈善事业砥砺前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参与慈善,并通过慈善行为,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慈善,让施受双方都能得到心灵的抚慰,全民慈善的理念渐入人心。慈善,正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