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代码”制 创业大不同

01.07.2015  10:42

  10月份起新办企业将领一个“身份证号

  新华报业网讯 国务院近日批转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在2017年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实施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这个被誉为“经济身份证”的小小代码,能给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万“”奔腾抬高创业成本

  “别小瞧这个小小代码上发生的变化,它可是整个商事制度改革的硬骨头。”省工商局副局长杨卫东这样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介绍这一改革意义时,特别强调:“这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重要配套措施。

  去年3月起,我国全面推进注册资本金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多项商事制度改革。但是,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个问题日益凸显:长期以来,机构代码不统一,注册一家企业必须获得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在办理其他相关审批备案手续时还将有一系列的新号码生成,一些部门还要为编码收费。“万码奔腾”抬高企业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而部门信息数据又是割裂封闭的,工商部门不知道企业的纳税情况,税务部门不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信息在各部门之间仍是“信息孤岛”,这自然会影响政府的行政效能,同样又传导抬高社会的创业成本。

  有没有可能像每个自然人对应一个身份证号一样,给所有法人和其他组织也设置一个统一的代码呢?

  “一证一号”宿迁先探路

  宿迁,成为这项改革的先行军。

  今年4月3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支持宿迁在全国率先试点“一证一号”改革,为全国探索经验。当月15日,宿迁伟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昌伟拿到宿迁市宿城区“一照一码”改革后的首份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上打着“132130203000000017”这样一个18位编码。

  宿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耿静波介绍,宿迁研制的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是,“1位机构类型+6位行政区划+2位机构代码+8位主体顺序号+1位校验码”,其中8位主体顺序号分别由工商、编办、民政、司法、民宗、工会等赋码部门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相应的编码规则。“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部门障碍,便利大众创业”。

  “以前办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至少要跑工商、质检、国税、地税四个部门,有些材料需要反复填写,从提交材料到领到营业执照,至少要七八天。”王昌伟说,现在跑一个窗口就办好,前后只用3个工作日,流程简单得有些不敢相信。

  记者注意到,“国家方案”吸纳不少宿迁经验,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同样是18位。不过,编码方式略有改变,18位分别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1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6位)、主体标识码(采用组织机构代码,9位)、校验码(1位)五部分组成。

  国家统一的“经济身份证”有几个特点:与自然人的身份证位数一致,都是18位;在全国范围内是唯一的;号码终身不变,一经赋予,在其主体存续期间,主体信息发生任何变化,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均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