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基于魔灯平台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研究”活动在浦口区行知小学成功举办

11.11.2014  20:28

2014年11月7日,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在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举办“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小学科学数字化学习研究活动,来自全市近100名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吴昱寰副主任主持,市电教馆陈平馆长、浦口区教育局张守兵副处长也全程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魔灯平台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研究”。活动开始,朱雅婷副校长首先从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案例研究的基本架构、实验项目带来的思考三个方面介绍了行知小学的数字化学习研究概况。紧接着,由葛德明老师执教了一节科学课《研究磁铁》。学生在课前通过魔灯平台完成自我检测和一些课前活动;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展示,交流生活中关于磁铁知识的理解;教师引入指南针的概念后,学生用铁钉、大头针、磁铁、水槽等做实验,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动手操作、收集整理数据和多种方式表达等能力。课后,葛老师还跟与会老师交流了此节课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的设计思想,以及他自2012年参与实验项目以来的实践经验和困惑。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也跟大家分享了行知小学30年发展历程以及学校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愿景。

此次活动得到“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小学科学学科核心团队的大力支持,市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徐燕老师、成贤街小学单道华副校长、琅琊路小学冯毅副校长等许多学科专家参加了活动。专家们一致认为这节课展现一种新型科学课的课堂形态,并指出基于魔灯平台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建构性合作学习方式,建构是核心。数字化学习课堂的关键是看技术到底有没有为学生创设学习和交流的环境。而且,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向以及教学的框架和标准,是亟待解决的。

浦口区教育局张守兵副处长则表示行知小学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学研究在浦口区开了好头,新型的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学会如何在信息化社会大环境自主学习,并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提高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最后,陈平馆长提出我市在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应用建设,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在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更关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具有革命性,教师要转变观念,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转变为技术促进教学,教师应积极营建数字化环境,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空间和舞台。

下午,市电教馆教研中心和小学科学数字化学习核心团队一起继续开展数字化学习研讨。秦淮区进修学校的夏子玫老师、小西湖小学的成金燕副校长等老师就技术如何能高效服务教学、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分层和评价、如何帮助孩子建构学科的核心概念等开展广泛研讨,浦口区电教中心周明副主任也以魔灯平台在浦口区学科教学中应用与参与研讨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