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面谈”不必刻意 好习惯更能“加分”

16.04.2015  14:17

  南京入学报名预计5月中下旬启动,对于家长回避的“神秘面谈”让很多家长紧张不已,甚至不少家长提前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冲刺班。不过,家长们的紧张和忙碌,真的有必要吗? 

   面谈可加强相互了解  帮助科学分班        

  对公办小学来说,面谈主要是为了加强互相了解,帮助科学分班,同时也为学生提前建立起小学的概念,南京一位小学校长透露,公办小学的面谈不设入学门槛,了解了孩子们的情况后也方便平行分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他们今后上学的学校和老师也有个初步了解,为踏入小学做好心理铺垫。      

  民办小学和公办小学不同的是,会有择优录取,但也是综合素质考察。相关人士表示:“民办小学面谈基本不会有学科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游戏交谈,对孩子的基本能力素质进行观察,家长提前进行数学、英语等学习,没有太大必要。”      

   花钱培训没必要  二三年级就会被追平   

  不少家长为了应对小学面谈,花大把钱把幼儿园的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学各种小学阶段的知识,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孩子经过培训,多多少少会有一定效果,但是包过不太可能,家长也没有必要花高价给孩子报名这样的衔接班。这位负责人说,“为了防止培训机构钻空子,学校每年都会改变题型和考试方式,明年怎么考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培训机构怎么可能清楚?”   

  南京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也表示:“幼小衔接班更多的是灌输知识,但这种提前学的优势,到二三年级就会被追平。”    

   过早学习易扼杀求知兴趣  将来易厌学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所婴幼儿早期教育专家池霞副所长表示,不建议孩子提前接触小学课程。如今很多家庭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由自主走入误区。从幼儿园到小学,很多家长提前半年就为孩子入小学这件事情做准备,但是家长却往往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重视应试教育观念下的考试,而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       

  池所长说,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让孩子过早过多地被沉重课业重压,就会被扼杀求知兴趣,以至于将来成人后,厌烦学习,讨厌知识,难以形成终身学习性格。    

   注重培养孩子情商  好习惯更能加分      

  南京五老村小学校长张遗民说,家长们与其挖掘孩子的智商,不如多花点时间培养孩子的情商。南京另外一位校长也表示,学校最看重的还是孩子的习惯,但这恰恰是家长最容易忽视的。“公办小学安排孩子面谈主要是加强互相了解,帮助孩子习惯培养,没有淘汰和选拔。”这位校长说,在孩子上小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家长最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渐渐向小学靠拢。“一个即将入读小学的孩子,我们看重的是他有没有礼貌,说话有没有条理,坐不坐得住,并不着眼于他认识多少字、会做多么复杂的算术。”这位校长说,而对于民办小学来说,面谈虽然承担着入学门槛的功能,但也不会去考知识性的问题,而是综合考量孩子的原始能力和素质。          

  家长不妨从己做起,家庭生活的点滴渗透着教育,从生活中锻炼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自控能力,让孩子富有意志力,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将让孩子受益一生。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