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小农水”建设:把使用权和管理权交给农民

10.11.2014  12:28

   编者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更是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和粮食安全的“稳定器”。然而,长期以来,这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小农水”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全国水利现代化唯一试点省份,近年来,江苏财政和水利部门在“小农水”创新改革上做出了大量探索,其中把主动权交给农民,激活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记者日前走访了如皋、通州等地,放眼望去,一条条新建的渠道,蜿蜒田间,一道道精修的河坝,点缀村落,一座座加固的堰塘,碧波荡漾,闪现着“小农水”活跃的“身影”,建设叠加效应更加凸显。

  每天早上7点,如皋市城南街道建设村蔡大爷身穿橙色救生衣,熟练地跳到打捞船上,沿着家门口的龙游河,将自己看护了10多年的这条河里的杂草、垃圾等清理干净。

  提到现在跟过去相比,蔡大爷憨笑说:“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啊!以前啊,这条河弯弯曲曲,密布着各种水草,两岸是五颜六色的垃圾,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我每天来回打捞8小时以上都弄不干净。而现在只要过去一半的时间,清理工作就能结束了,水面拓宽了一倍以上,河里的鱼又大又多,两岸也多出了一排排整齐的栾树和柳树。

  “这是我们今年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区水系畅通工程,以城区现有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为基础,主要利用龙游河从大明河堤引长江水,从而改善内外城河以及城区其它河道水体水质,构建‘南引北排’的水系格局。”如皋市水务局局长秦锦国介绍道,这项工程在3月上旬全面开工,于8月中旬提水试运行,现已提前完成所有工程。其中,新建闸孔净宽为6米、提水能力为每秒3个立方的龙游河闸站1座;龙游河木桩护岸4.2公里、绿化4.2公里,共植苗木4450株、麦冬25200平方米;疏浚整治五里港、西八里港等河道,总投资2670万元。

  记者采访获悉,通过水系沟通、河道治理和闸站控制,在中心城区形成独立的引水、控制、调度、净化于一体的水利工程系统,实现城区“水清、水畅、水美”的水生态目标,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优美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了如皋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三年来,如皋投入重点农水项目资金近5.4亿,全面提升了全市水利工程的灌、排、蓄能力,顺利战胜了2011年特大暴雨和2013年夏季罕见干旱,实现了“大雨不涝、大旱有水、大灾之年大丰收”。针对河道管护“老大难”问题,如皋市进一步开拓创新,依靠“四位一体”,即河道、垃圾、道理、绿化建立健全河道长效管护新机制,培育出了一大批整形出新、河坡绿化一步到位的典型河道。

  不过,长期以来,小农水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局:建了毁,毁了建,钱没少花,却仍然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管护能否到位决定了“小农水”寿命长短,也考验着地方决策者的智慧。

  “最初3年,我们解决的是河道整治,如清淤、疏通水系等功能性问题,而如今解决的是农村里小沟小渠,从功能性问题转到与生态性并重,彻底打通灌溉‘毛细血管’,这是重点,也是难点。”秦锦国想出的办法是,把“小农水”使用权和管理权交给农民。

  位于如皋市九华镇东北部的郑甸港,全长7.43公里,口宽35米,水面面积260亩,涉及六个村。整治前,水浮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遍布满河,加上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直排,水环境污染严重,老百姓怨声载道,迫切要求整治清理。每年管护人员12人,需管护经费10万元,钱花了,但效果却不大好。

  经过4个月的彻底整治后,如皋市水务局决定通过生态养鱼对河道进行常态管护。今年3月,由镇水利站牵头以村为单位将该河水面进行发包养鱼,全线承包养鱼8人,由养鱼人负责日常管护,今年共投放鱼苗28万尾,预计每年可产成鱼达20万斤,年经济效益100多万元。“通过养鱼护河,消除了恶性水生植物,既节省了管护经费,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秦锦国表示,承包人必须要管护好河道,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督查,农民受惠了,也会将河道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

  而通州区将河口线向外10米以上的土地全部流转用作河道绿化,绿化品种以乔灌结合的方式,每侧不少于三排乔木,要确保四季常绿。“我们没有刻意将河坡进行硬化处理,保留其生态自然的效果,供游客更加亲近大自然。”通州区水利局河管所所长黄圣标告诉记者,河岸中原有老树、大树要设法保留,岸坡芦苇可适当保留,但必须有组织种植,每年冬季割除,水线以下一律清除,鼓励河坡种植草坪。同时,加强“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考评工作,采取日常考评、专项考评、“推磨式”考评相结合。其中,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各地进行镇与镇之间的“推磨式”检查,进行相互监督。

  “我省在‘小农水’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从过去主要重点支持工程建设向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并重转变,从过去资金平均分配向以奖代补、鼓励先进转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激励作用,有效调动了市县开展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省财政厅农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2014年度省财政加大管护投入,安排了专项管护资金2380万元,对各地开展“小农水”长效管护进行奖补,并将管护标准化率作为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的一项考核指标。同时,加快推进全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省共有洪泽县、高淳县、太仓市等5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级试点县,每个县2014年度省级以上补助500万元;江宁区、常熟市等16个县(市、区)被列为省级试点县,每个县省级以上补助300万元;其余54个县(市、区)补助1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