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局:高起点规划“十三五”粮食产业发展

06.09.2015  16:01

        今年以来,射阳县粮食局针对全系统粮食行业和粮食企业的实际,准确定位,正确把握粮食企业发展大局,精心编制“十三五”粮食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立足高起点规划、高目标追求、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使粮食全行业“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既切合实际、又切入主题,将促进全县粮食行业产业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有力提升。

        一是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明晰 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安全作为经济工作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壮大粮食流通产业、保障全县粮食供应市场安全为总体目标,以“发展大粮食、服务大流通、开拓大市场”为主体,积极策应国家、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粮食产业发展,调优粮食产业结构,建立粮食储备体系、粮食物流体系、粮食监管体系和粮食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粮食安全链,促进全县粮食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规划奋斗目标明确 。粮企改革。 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步伐,调整适应企业要求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围绕“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改革目标,以县粮食购销总公司为主体,以中心粮库、骨干粮库为依托,以收纳库(粮管所)为补充,积极寻求与大企业合作,尽快创造条件组建射阳粮食集团。 产业融合。 十三五”期间,以“射阳大米”产业发展为构想,组建射阳大米集团,以“射阳大米”品牌价值为抓手,发挥“射阳大米”品质优势和品牌优势,通过资源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射阳大米”产业整合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通过资源整合不仅提高产品档次,还避免低价竞争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射阳大米”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拓展和扩张。 粮食购销。 十三五”期间,全县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年平均粮食经营量达到30亿斤左右,其中订单粮食收购10亿斤左右,不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逐年提高对全县农业的贡献率。 粮食储备。 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县级储备粮增加到32000吨,其中小麦储备达18000吨,稻谷储备达14000吨,进一步增强调控能力。加快现有仓储设施的改造步伐,全县新投入资金2亿元以上,新(扩)建储备库,确保全县拥有3座以上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仓容量在5万吨以上标准储备仓。 粮油工业。 到“十三五”期末,全县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45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以上。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全县国家和省名牌粮油产品达到2个以上,市级名牌粮油产品达到80%以上。 粮食物流。 十三五”期间,全县将新(扩)建标准储备仓24万吨规模,其中:建设盐城市新合作粮食物流有限公司,建成标准化储备仓10万吨和码头、烘干设施、粮食物流项目;改扩建江苏射阳中心粮库,扩建3万吨标准化储备仓,总仓容量达到5.8万吨;江苏射阳嘉禾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新建5万吨标准化储备仓;射阳县新坍粮管所新生粮库扩建3万吨标准化储备仓;江苏宏健粮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扩建3万吨标准化储备仓。全县新扩建4.1万吨收纳仓,其中鲍墩粮库扩建2万吨,海通粮库扩建2.1万吨。 新型流通业态。 扎实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到“十三五”期末,实现全县各镇区“放心粮油店”全覆盖,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配送,有条件的可配送到村、社区。全县新培植粮食合作组织10个,充分发挥其方便农民售粮和活跃粮食流通的作用。

        三是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措施扎实 。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安全。 加快粮食检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省、市粮食部门的要求,各县要有一个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人员配备规范化的粮油检测、检验机构,拟成立“射阳县粮油检测中心”。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准确把握粮食轮出、轮入的时间节奏,严格粮食轮换架空期,努力降低储备粮运作成本,确保储备粮品质完好;建立和完善产销衔接,建立产销长期合作机制;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步伐,添置必备的快速检测仪器、烘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全县各粮食仓储企业要大力推广粮情测控、环流熏蒸、低温储藏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动科学保粮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着力加强粮食储备信息和市场动态跟踪监测和预警分析,大力扶持具备长期加工能力的粮油加工企业为应急保供指定企业,确保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建设。大力发展和培育行业协会、粮食经济合作组织,全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收纳更多的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民群众行动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股份经营机制。加快“放心粮油店”和“粮食银行”建设步伐,“粮食银行”要拓宽经营范围,开发和利用“粮食银行”网络管理平台,使“粮食银行”延伸到粮食生产、收购、加工、消费等环节,不断提高粮食经济经营能力、粮食加工附加值和为农服务水平。努力搭建“应急保供、放心粮油、军粮供应”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粮食新型流通业态的新机制、新模式,力争使全县粮食经济健康发展。 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现代物流建设。 建设粮食物流园区。20016年—2017年,规划建设盐城市新合作粮食物流有限公司,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发挥近靠铁路交通和水运运输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县粮食购销总公司与县供销总社合作,利用海河轧花厂110亩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重新规划和新建10万吨标准化储备仓,以及配套的码头、烘干设施等粮食物流项目。建设射阳中心粮库.2016年—2017年期间拟在江苏射阳国家粮食储备库扩建中心粮库,在该库东侧征地42亩,扩建3万吨标准化储备仓,扩建后总仓容量达到5.8万吨。重点建设收储库。2015年下半年,新建江苏射阳嘉禾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由县财政局国投公司收购江苏苏福收储公司42亩建设用地,新建5万吨标准化储备仓;2017年—2018年,在新坍粮管所新生粮库新建3万吨标准化储备仓和配套的码头设施;2016年江苏宏建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新扩建3万吨标准化储备仓;2016年在鲍墩粮库新扩建2万吨收纳库,总仓容达到2.5万吨仓容;2017年—2018年在海通粮管所海通粮库扩建2.1万吨收纳库,总仓容达到2.5万吨仓容。 加快产业经营,壮大粮食经济实力。 大力发展订单粮食。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在扎实抓好粮食购销经营的同时,与种粮大户、示范农场紧密合作,采取订单收购、土地租赁等形式建立紧密型与松散型的粮食生产基地,有效掌控粮源,正确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和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培育粮食龙头企业。以县粮食购销总公司为龙头,整合资源优势、资产优势、人才优势,由资产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向大集团、大粮企转变,不断增强粮食企业经营效益和辐射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民营粮油企业为支撑,向粮油经营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和扩张,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经营结构和市场优势,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粮油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培肓名牌产品.以“射阳大米”品牌价值为先导,聚合全县56个大米加工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粮油品牌创建力度。在“射阳大米”品牌价值已上升到49.76亿元的基础上,一方面,联合市场监管、大米协会开展保牌行动、市场打假、媒体跟踪等有效措施,使射阳大米品牌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要扩大种植基地,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发展深度加工,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提高粮食资源附加值,使“射阳大米”成为上海、苏州市场的“抢手货”。增设销售窗口,发挥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射阳大米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粮食收购秩序。 切实加强全县粮食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健全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队伍,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全县粮食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粮食部门要紧密配合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协调机制,使粮食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有效、严密。加强粮食数字化监管。利用现有粮库数字化信息平台,加快粮食行政执法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实行网络化监管与现场执法监督、群众举报和案件查处等有机统一,真正形成全过程粮食购销经营的数字化监管,努力提高粮食管理与监督的效率。 引进粮食人才,强抓“人才兴粮”战略。 按照市、县政府“515”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粮食系统人才培训、引进机制,鼓励全系统广大干工参加学历教育、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等学习,使全系统知识结构、业务技能有所提升,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改善全县粮食系统干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努力提高粮食行业的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同时要积极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引进和培养经营管理、仓储加工、检测化验、信息网络等专业技术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战略。建立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有计划将粮食企业紧缺的企业管理、仓储、物流、经营、财审、基建、信息化以及粮油质量检测等人才引进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全系统培育一支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粮食人才队伍,为全县粮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