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蚕桑产业转型挣脱“一根丝”

29.06.2016  12:07
        今年4月14日,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取消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后续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全国蚕茧收够方式全面放开。蚕茧收购全面放开后,有需求的企业可自行收购,这又将给市场和蚕农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前不久,记者在蚕桑生产大县江苏省射阳县采访时看到了喜人的一幕,每公斤鲜茧价格在44-45元左右,蚕农热情高涨,收购秩序井然。
        “2009年以来,射阳县桑园面积由4.5万亩发展到5.8万亩,蚕种饲养量由13.5万张发展到17万张,实现了‘七连增’。今年春季,饲养蚕种7.2万张,蚕茧总量3096吨,总产值1.4亿元。”射阳县蚕桑站站长徐守明说。
        射阳蚕桑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射阳县蚕桑产业曾遭遇了冲击。“传统的蚕桑产业,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因此劳动力缺失、蚕茧价格下跌是蚕农‘丢蚕毁桑’的关键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蚕桑产业规模小,再加上政府计划限制了市场机制的进入,使农民享受不到行业的高额利润。”射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魏勇分析说。
        射阳县农委党委书记胡志海说,蚕桑产业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话语权”,这是射阳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后的共识。为了振兴蚕桑产业,射阳县委、县政府将蚕桑列入高效经济林范畴,与植树造林、高效农业推进同规划、同奖惩。经过几年精心培育、去粗存精,如今射阳县蚕桑产业区域分布更加集中,千亩桑以上的专业村达16个,养蚕农户11792户,养蚕14.44万张,生产蚕茧11.47万担。目前,射阳蚕桑生产已初步形成了一条活力四射的产业链。
        “近年来,射阳县积极实施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和科技入户’项目,蚕桑智能化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射阳县季催青能力达10万张,共推广小蚕共育电气化、大蚕条桑育等新技术10多项新技术,蚕农真正实现了轻松、快乐养蚕。”射阳县蚕桑站副站长茆迎春说。
        谈到自动上蔟技术,射阳县特庸镇红旗村六组金文秀不禁竖起了大拇指。金文秀说,过去蚕进入成熟期,需要人工挑选上蔟,10张蚕种至少要请七到八个人帮忙。现在塑料网格一铺,统一使用登簇剂,熟蚕自动上蔟,五到六人就可以忙20张。
        据介绍,盐城丝得利茧丝绸有限公司投资5100万元新上真丝织造项目,年产各类绸缎300万米,加工丝绒100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签约蚕农亩桑收入达5000多元。该公司“千叶牌”无病优质桑苗不仅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而且石德素等10多个种桑养蚕大户还在陕西、四川等省种植1500多亩“连锁田”。
        “种桑为了养蚕,养蚕为了结茧,结茧为了缫丝,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但没有弹性,容易被国际市场‘扼住咽喉’。蚕桑要走多元化转型之路,就必须挣脱‘一根丝’。”特庸镇农技中心主任申小军说。
        “过去养蚕,最头痛的是蚕沙,臭气熏天不说,风一吹还容易传染蚕病。”特庸镇王村蚕农金文奎说,现在集中回收,环境干净,每张还能多收入40-50元。去年经纪人收购1200吨蚕沙,销往山东翰星叶绿素有限公司,每吨售价40元,现已与山东翰星叶绿素有限公司签约,准备投资1.2亿元建设蚕沙叶绿素提取项目,建成后,按全年饲养蚕种16万张来算,蚕农可增收640万元。
        目前,特庸镇党委、政府在永兴村流转300亩土地建成的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果桑园,今年已经吸引周边众多游人前来观光采摘桑果,2-3年后将发展到500亩,亩产桑果1500斤,实现旅游收入1500多万元。
        ……
        放眼蚕桑产业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射阳3.5万养蚕人齐心协力,将传统蚕桑产业链向文化旅游、食品工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领域延伸,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蚕桑产业链将是指日可待的事。
作者:射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