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秸秆“双禁”工作纪实

10.12.2015  21:35
        走马鹤乡、极目远眺,平畴万顷未发现一个着火点、一处过火痕迹,就连昔日乱堆乱放田边、路边、河边的稻秸也难觅踪影。
        “我家3亩多水稻已经全部收割了,现在旋耕机把地面上的秸秆切碎后全部埋到地下。”11月29日,射阳县千秋镇滨兴村村民唐学花乐呵呵地告诉我们。在她身后不远处,两台大型秸秆还田旋耕机正在田间作业。
        近年来,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在全市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是全省和全市通报中唯一没有发现秸秆焚烧火点的县。今年夏季全县秸秆禁烧工作再次实现考核“零火点”目标。今年前9个月,我县空气质量持续领跑全市乃至全省。“射阳好空气”已经成为一张拿得出、叫得响的金质名片。
        县镇联动保持高压态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今年以来在宣传发动、检查督促、强化责任等方面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双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全县纵向到边的县、镇、村、户“四级联保”责任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广联耕联种、实施全量还田以来,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但要达到根本性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之一就是严管。”县禁烧办的工作人员说。
        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县环保局牵头负责秸秆禁烧的协调、督查和考核工作,禁烧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在局秋季秸秆禁烧动员会上,局长孙鸿斌要求全体督察巡查人员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坚决做到“时间上不出盲点、地域上不留死角”,确保打赢今秋秸秆“双禁”之战。
        从10月1日起,3个巡查组和1个应急组进入“5+2”、“白+黑”巡查临战状态,他们白天查黑斑,夜间查火点,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与此同时,禁烧办公室开通秸秆焚烧监督举报电话,加强信息通报与调度,全天候接受群众投诉,及时掌握卫星遥感监测和“蓝天卫士”远程监控平台发现的火点信息与火点动态,快速处置。相关部门累计出动执法车辆50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100多人次。
        今年我县在总结以往禁烧禁抛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双禁”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绘制镇(区)秸秆禁烧禁抛“封闭框”巡查图。相应加大财政专项预算奖补计划,全县计划奖补1320万元。继续实行“秸秆保证金”和“个人抵押金”制度,从严、从快处罚“第一把火”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镇、村两级逐年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力度,基层干部始终与群众一起,坚守和奋战在“双禁”一线,践行“从喊着禁烧到服务群众抢收、给秸秆找出路”的思维转变,充分体现干部党员“用自己的忙换取群众的闲、用自己的操心换取群众放心”的良好作风,有力保障秸秆“双禁”工作不断取得成果。
        联耕联种“双禁”治本之策
        过去,不少镇、村干部都为秸秆禁烧伤透脑筋,但近两年来却要轻松得多。兴桥镇党委书记唐登远深有体会地说,县委、县政府推行联耕联种措施得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双禁”难题。
        我县稻麦轮种面积达100多万亩,每年产生秸秆100多万吨。农民群众明知秸秆还田的好处和焚烧秸秆的弊处,然而面对长期存在的“散田碎地”、大型农机无法进地收割和深埋秸秆的困窘,他们也无可奈何。
        2013年8月,我县在结合县情实际、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关于实行“联耕联种”整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几年来,县财政先后投入几亿元,在全县新建2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以“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尊重农户自愿”为原则保留界址、破除田埂、填平界沟,推行“农户+经纪人+合作社”的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加大农机奖补力度,实施农田连片耕种。
        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与服务措施的持续跟进,我县催生了一批大户能人以及本土化服务组织,育秧、条播、植保等一批更加精细化的专业合作社层出不穷,基本形成“耕、种、收等主要作业环节依托社会化服务、日常田间看护管理依靠承包农户”的经营形式。
        在此期间,县农业部门积极践行“三点工作法”,持续开展“双百”行动,抽调农技骨干进村入户指导服务,按照“增产增效并重、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技术要求,每人挂点指导1个百亩联耕联种示范方。还组织技术骨干到全县13个农业镇开展一线联耕联种与夏收夏种技术培训,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保障联耕联种工作顺利推进。
        县政府兑现承诺,对去年的镇村联耕联种推进工作兑付了137万元资金奖励,今年又出台新的考核奖励办法,计划对联耕联种综合考核前4名的镇分别奖补6万元、5万元、3万元和2万元,万亩片均按每个3万元奖补镇级组织者,5000亩片每个奖补1.5万元,整体推进村奖补工作经费2万元,其他村(居)按照每1000亩奖补1万元,激发镇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各镇也相继出台专项考核奖励办法,深入推进联耕联种。兴桥镇把钱用在刀刃上,下半年再拿出10万元设立专项奖金,对全镇19个联耕联种合作组织进行评比奖励。临海镇重点打造后涧线、陈李线、沿海高等级公路三条主干线和八大家、后涧等重点村居示范方。
        据了解,全县今年秋季联耕联种计划达到70万亩,新建1万亩、0.5万亩以上示范片各10个,建成42个整体推进村,达到“镇镇都有示范村、村村都有示范方”,联耕联营比重不断提升。
        良好空气百姓心之向往
        实施农田联耕联种、秸秆全量还田,除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长期依赖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带动统防统治,从而向生态农业跨进了一大步;更为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禁烧这一全国性难题,树立了秸秆利用的示范标杆,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省委、省政府领导专门批示:“认真总结射阳经验,指导面上规模化经营。”今年9月,著名三农专家贺雪峰慕名前来我县驻村调研,认为射阳的联耕联种实践回答了少数人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能否长期坚持的疑虑,探索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道路问题。他断言,对“三农”而言,这不是“变革”,而是一场“革命”。
        如今,走进我县广阔的农村,驻足环顾,曾经让人扼腕感叹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画面已经成为一页尘封不再的历史。
        “往年每到农村收获季节,我就很少出门,更谈不上外出锻炼身体了。”家住县城的顾凤吾老人推着中风的老伴在河边散步,逢人便夸周围空气好。他说现在每天早晚出门散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的空气,不但心情好,连呼吸道的毛病也减轻了许多。
        “射阳好空气”的背后,离不开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堵疏并举推进秸秆“双禁”工作的不懈努力。“射阳好空气”让整个城市自由深呼吸。
作者:射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