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大棚里“种”出新希望

15.09.2017  18:26
        她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农家姑娘,身上既传承了老一代农民勤劳朴实的传统,又有着现代农民相信科学种田、敢闯敢干的进取精神,她具有“新型职业农民”特有的睿智和开朗。在蔬菜大棚里,她和丈夫运用农业科技,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幸福地“男耕女种”。她就是长荡镇西厦居委会委员、共产党员、县洪萍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洪萍。
        杨洪萍今年47岁,20多年前,她与本村勤劳能干的李广明喜结良缘。结婚之前,李广明搞的是小棚蔬菜,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和气候。自她嫁到李家后,头脑灵活有创新精神的杨洪萍心想,长荡镇离盐城比较紧,交通又便利,适合搞大棚蔬菜发展的“城边经济”,于是就向丈夫提出了要想过上小康生活必须走发展大棚蔬菜之路的想法,她的建议得到了丈夫的支持。没有技术怎么办,她一方面在向镇农林中心的技术人员请教的基础上,到东台去学习取经,另一方面,杨红萍不但自费订阅《江苏农业科技报》《致富顾问》等报刊,而且还到新华书店购买《长江蔬菜》《丝瓜专版》等技术类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现在他们已有种植西安绿茄的大棚10个,年收入20多万元,还买上了轿车。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杨洪萍种植大棚发展蔬菜生产致富后,本村吕秀国、李广玉、李广清、吴庭良等不少村民都向他们来讨教致富秘诀,他们夫妻俩都是毫无保留。为了让大家的大棚蔬菜不但能够长得好,而且还能够买出好价钱,杨洪萍又和他们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实行包供苗、包技术、包销售一条龙服务。本村村民黄小龙是东台人,自从到妻子家落户后,由于经济比较薄弱,想发展大棚生产,但手里有没有投资的本钱,杨洪萍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登门承诺,所有投资由她一人负责,黄小龙夫妻俩只负责管理,等蔬菜销售后再归还投资的本钱,不收一分钱利息。现如今,黄小龙夫妻俩在杨洪萍的支持下,已种植大棚7个,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还砌了新房。到目前,在杨洪萍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大棚面积已发展到500亩以上。
        杨洪萍带领村民致富的事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村广大干群的赞扬。她本人多次被镇党委政府表彰致富标兵,并于2010年7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年初,她还被长荡镇评为2016年度“最美农民”,还先后被选举为西厦居委会党总支委员以及居委会委员。
        杨洪萍,一位处在“创新、创业”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将土地视作母亲,满怀感恩的情怀,牢记和传承老一辈农民勤劳朴实、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同时,与时俱进,坚定地走农业科技带动兴业富民道路,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谱写出鹤乡大地上现代版“男耕女种”的新篇章。
作者:射农信
射阳县科技助农增收
    “以前每个大棚年收入从没超过15000元,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