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出版与数字阅读最佳结合点

23.10.2014  18:51

              尽管电子书阅读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一种阅读习惯,但是国内电子书阅读终端却鱼龙混杂,没有一个领头者。这次,图书零售商当当对电子书阅读终端市场充满了野心,在发布全新标志、全新功能、全新互动体验的当当读书4.0新版客户端后,当当首席技术官李海涛表示,“发布新版客户端不仅仅只是生产了一个产品那么简单,目前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趋势就是以用户为核心、以产品为驱动,我们希望未来数字阅读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阅读体验

  在当当副总裁兼数字业务事业部总经理阚敏看来,目前电子书阅读市场有3个瓶颈:一是内容关,需要上流供应商愿意提供大量正版、优质的内容;二是销售关,因为盗版原因,有些读者有不花钱看电子书的习惯,作为正版如何来培育这个市场;三是产品关,当当读书4.0就是先从这个角色入手,欲实现阅读内容和阅读体验的两大突破。

  “当当现在销售20多万种书籍,以后品种还会飞速增长,如何在海量书籍里帮助用户更好地发现他所要的书,他的最爱?在规划4.0产品大方向计划的时候,我们一直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当当数字阅读开发部总监左笠如此表示。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体验发现,当当读书4.0实现了读书秒开、翻页顺滑、护眼模式以及24种书籍排版样式供用户选择的UI\UE全面升级,云书架支持快速搜索,epub格式专业排版,带来很好的视觉体验。而在左笠看来,4.0真正的“大招”是以大数据技术大幅提升用户的电子书阅读体验。比如,根据用户的买书记录,通过大数据运算,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书单。“你买一本和演讲相关的书,就会把同样与演讲相关的其他类的书推送出来,同时会推送一些与个人励志、成长相关的书。”左笠说,这是根据整个当当后台数据几千万购买纸书的用户的购买行为推断出来的。大数据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行为轨迹,推荐出关心的书评内容,辅以名家书评推荐、热门精选书评推荐以及多达5000万条的书评滚动更新,助力用户掌握书籍动态。

  此外,当当读书4.0还首次推出借阅模式。就像在图书馆借书一样,先免费设置借阅几天,到期后就不能看这本书了。如果用户通过借阅觉得这本书不错,就会愿意付费去看或买这本书。

  电子书阅读免费不是硬道理

  当当发力电子书阅读客户端,在出版人看来,其实是在意料之中。“数字阅读的市场一直是处于应然而未然的状态,行业里几个大玩家没有发力,市场没有打开。当当读书4.0的发布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推动力。”中信出版社所属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子书中心总编辑黄一琨如此认为。

  电子书价格是出版人最关心的问题。在黄一琨看来,对于电子书免费,行业需要换一种观念和想法去看待。免费是指交差补贴,出版人不要纠结在一本本电子书如何定价,其实可以用很多方式实现它的商业价值。他还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比如一对夫妻雇保姆看孩子需要花2000元,不雇保姆时妈妈全职看孩子则不需要花钱,这两个比较,后者虽然是免费,但产生的价值却是前者无法相比的。而中南博集天卷数字传媒事业部总监邹积川则认为,对于电子书的价格,他们更尊重作者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书的生产者。

  此外,对于当当读书4.0客户端,出版人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邹积川提出,电子书阅读和纸书阅读既然是不同的,就要完成纸书实现不了的任务,而不仅仅是把纸书的文字、图片变成电子版,比如可以承载更多的声音、影像这样的产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数字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徐春贵则建议,在书架分享中,可以增加好友书架分享。黄一琨最喜欢的功能是猜你喜欢和周围人在看什么书,他认为,如果将大数据和编辑经验积累结合起来,推送的图书可能会更有效。

  上下游共同探索数字与用户结合

  在当当读书4.0这个新的电子书阅读平台上,当当和出版社之间的赢利模式是什么?李海涛告诉记者,现在谈赢利还为时过早。中国的电子书阅读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培育,最重要的还是要把顾客阅读行为的改变作为第一目的,这是像当当这样的下游和出版社上游目前需要共同努力去做的方向。

  从早期的手机报,到后来的网络原创文学,再到中国移动的收费阅读,从互联网到移动终端,电子阅读在网民的使用功能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市场有这个需求。在李海涛看来,当当有传统的出版行业,也有大量非常优秀的作品和作者,如何将他们和数字终端结合,这是需要探索的地方。

  另外,当当和未来互联网用户之间是什么关系?仅仅是卖纸书吗?当当又跟出版社和作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李海涛说,第一步就是以用户为核心,当市场和用户结合之后,有很多功能可以继续往后发展。比如社交功能,未来社交有可能会颠覆整个原来的出版流程。

  “发展一定是改变或者是颠覆整个阅读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李海涛告诉记者,当当希望通过4.0这个新起点,更多地了解新生代用户的诉求,引领一个潮流。同时也把自己从原来做得很舒服的纸书销售领域,进入到数字阅读这个大家平起平坐的原始丛林里去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