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邗江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思考

12.11.2014  17:24

 

  为进一步破解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难题,提升竞争力,通过对邗江所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经过现场剖析、座谈交流、相互探讨,详细了解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明确了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基本情况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首先由计划经济向由计划经营为主、市场经营为辅过渡(简称双轨制),再到现时初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粮食流通发展需要的市场经营主体。

  邗江区粮食系统改革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不断完善。自97年拉开粮企改革的大幕后,邗江对基层企业全面进行财务、帐务清理,改革经营机制,理顺人员关系,所有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引导职工走向市场,实现了身份置换。并结合基层实际,先后采取主副营业务分离、股份制改造、资产租赁、购并重组等形式,积极实施生产、经营、生活型资产的置换变现。

  截至2005年底,仅存11家(基层粮管所)。经过2011年扬州市区划调整后,又划去4家,同时槐泗粮管所并入公道粮管所,目前仅存粮食购销企业6家(其中4家还组建了民营公司),在服从监督管理,履行政策性职能的前提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粮商企业改制后经营发展平稳,经济效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邗江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和工作力度加大,从整体上看,企业改革在困境中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理顺了人员关系,所有人员经过分流、退养等身份置换方式,重新走向市场或返聘至粮管所,其劳动关系也移交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二是强化了经营者责任,降低了区总公司经营风险。各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经营者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三是激发活力,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区域内耕地不断减少,粮源逐渐萎缩,因此同区域中经营者相互之间的收购竞争加剧,企业经营者必然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的粮源,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发展空间。

  前几轮的国有粮企改革虽然比较成功,但随着区域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之邗江区特殊地理位置,围绕扬州市形成南北两块狭长的地带,耕地面积小且分散,粮源较少。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提速,攻坚性、实质性、意识性的改革难题越来越多浮出水面。一是管理薄弱,公司运行不够规范。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来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老粮管所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活力,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达到依法按规经营;二是粮食主管部门监管缺位。由于粮食执法只有检查权,没有处罚权,粮食主管部门对区域内民营企业就不能“插手”其日常经营管理事务,暴露监管不力“软肋”;三是经营意识薄弱,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绝大多数企业发展过于单一,主要依附于国家托市粮政策的落实,危机意识不足,企业经营者对企业长远发展缺乏思考。

  三、邗江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下一步设想

  国有粮企改革是推动粮食产业实现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动力。邗江区新一轮粮企改革按照省市粮食工作会议部署,以“一县一企”实施兼并重组为核心,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做大做强;以转变企业经营模式为抓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政策措施为依托,创造改革发展环境;以加强组织协调为手段,确保改革扎实推进,下一步的总体思路:

  (一)整合内外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鉴于现有几家粮食收购企业存在的“小、少、弱、散”状况、为整合资源,提升经营水平,增强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邗江区将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经营条件、发展空间等因素的情况下,规划对全区6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整合,逐步构建“123”的企业新格局。“1”,即强化区粮食购销公司的职能,促进企业规范化运行;“2”,即组建公道和瓜洲南北两个中心库,逐步集中粮源,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优势;“3”,即完善3个骨干库和收纳库,进一步提升安全保供能力。

  (二)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一改就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为确保国家资产保值增值,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邗江将对6家下属粮食购销企业进一步深化配套改革和规范建设。

    重点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创新机制,规范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结合粮食购销企业业务方式变化、组织结构调整、投资主体的变化,粮食购销公司对基层粮食购销企业实行收购指标、效益指标和安全指标的综合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年一订、一年一考核。同时,在完善《扬州市邗江区粮食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扬州市邗江区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扬州市邗江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管理暂行制度》等三项制度在基础上,不断督促下属粮食购销企业加强和规范企业用工、财务、安全生产等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率。积极推进粮食文化建设,倡导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增强企业凝聚力,真正形成以资产为纽带,共同拉升地区粮食经济。

  (三)建立粮源基地,提高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粮食购销公司的带头作用,走出买原粮、卖原粮的传统、原始、低效益的经营模式,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邗江已经拥有两块优质粮源基地——槐泗优质粮源基地和公道优质粮源基地,其中槐泗基地拥有可耕种面积5000亩,水域面积有1200亩,拥有灌溉泵站12座,沟、渠、路、涵、闸、泵站等设施均以初步配套齐全。公道优质粮源基地土地整理后耕种面积7000多亩,目前,各方协约已经签订,基地规划全部落实到位。2013年,当地农民平均增收5000元/户。两大基地给我区提供优质小麦近900万斤及优质稻谷1600余万斤,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得益的目的。

  下一步,邗江将积极响应国家规模种植、节约化生产的号召,结合区内可耕种土地资源,扩大粮源基地范围,积极打造更加全面的灌排配套设施、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的“高产优质粮源基地”,并在保证粮源的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经营,实现全产业链模式,打造“高效、生态、观光”现代农业园区,提升为农、为民服务能力。

  (四)注重人才引培,提升竞争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加快粮食行业发展的关键。强化人才引进。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通过提高收入水平、丰富工作内容、增强归属感来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加盟邗江、扎根邗江,特别是对粮食经营、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求贤若渴。目前已制订人才引进办法,要求每个基层企业每年引进1-2名30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连续引进三年,并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确保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强化人才培养。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定期对相关干部、经营者、从业人员进行营销策划、粮食管理、法律知识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培训,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和技能;强化视野拓展。为各基层站所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借鉴经验,进一步提升邗江粮食部门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