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肆虐美洲蔓延20多国 疑致新生儿小头症

30.01.2016  08:52
在巴西累西腓,工作人员在喷洒杀虫剂前摆出手势。新华社发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在巴西累西腓,工作人员在喷洒杀虫剂前摆出手势。新华社发

   肆虐美洲的寨卡病毒 会不会传到南京来?

   可致“小头症”蔓延20多国 世卫组织详解如何防控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刚刚过去,美洲又出现一种叫寨卡的病毒疫情。自去年5月以来,寨卡疫情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大肆流行。

  寨卡病毒被怀疑是新生儿小头症的罪魁祸首。1月25日,世卫组织发布针对该病毒的全球警告,称寨卡病毒或将蔓延到美洲几乎所有国家,只有加拿大和智利除外。

  什么是寨卡病毒?感染后有何症状?目前疫情发展如何?会传到中国来吗?我们该如何预防?记者专门采访了世卫组织发言人莫妮卡(Monika Gehner),解答这些疑问。

   寨卡并非危险病毒 重点是要预防蚊子

  对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等地引发的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寨卡并非危险病毒,清除病毒温床、预防蚊虫叮咬是防范重点。

   1

   什么是寨卡病毒?

   Zika意为“杂草

  世卫组织介绍,寨卡(Zika)病毒是一种由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首次发现。当时,科学家在研究丛林黄热病时,从猕猴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Zika是乌干达语,意为杂草。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

    2

   寨卡如何传染?

   蚊子叮咬、性行为

  据莫妮卡介绍,寨卡病毒的传播载体是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亚洲虎蚊(又称“白线斑蚊”)。这些蚊子的特征都是身体为黑色,脚上有白斑。这些蚊子通常在清晨或者下午晚些时候或傍晚时分咬人,它们也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载体。当埃及伊蚊和亚洲虎蚊叮咬过寨卡病毒携带者后,下一个被该类蚊子叮咬的人就会被感染。目前也有案例报告显示,寨卡病毒可能会通过性行为传染。

    3

   有哪些症状?

   发热、皮疹、红眼病……

  世卫组织称,寨卡病毒的症状和其他虫媒病毒感染相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红眼病)、肌肉和关节痛、心神不安和头痛等。这些症状与登革热相比,症状较为温和,一般持续2至7天。大约80%的感染者不会出现什么症状。目前没有检测寨卡病毒的商业性测试方法,只能在美国疾控中心或少有的几个装备精良的州卫生部门才能检测。

   4

   普通人如何预防?

   避免被蚊虫叮咬

  莫妮卡称,寨卡病毒最大的受害群体是孕妇。普通人因为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通常相对比较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应当多休息、多喝水,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如果病情加重或恶化,应该去医院寻求治疗建议。该病毒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的预防办法,就是避免被蚊虫叮咬。莫妮卡说,在到寨卡病毒盛行的国家旅游时,世卫组织建议全面防蚊。“切记要清空、擦干任何可能存留水的容器,比如水桶、花盆或轮胎,这样蚊子可能繁殖产卵的地点才可以被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