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低温来袭 他们在看不见的地方保障城市运转

08.01.2021  23:55

  -5℃,电网检修工人在20米高空作业

  【截至7日上午10点17分,南京电网调度用电负荷1185.33万千瓦,再度创下去年入冬至今负荷新高。伴随气温下降,电网负荷仍在攀升。】

  寒潮低温,考验着特大城市的电力供应。7日上午9点50分,南京市江宁区横云路旁,介于横溪街道龙王山变电站与溧水区溧水变电站之间的输送电线路正在进行停电检修前的预备工作。手机屏显示,此时南京室外实时温度为-5℃,而置身城郊乡下、站在风中,体感温度比这还低。

  为了方便检修操作与安全防护,46岁的电网线路检修工人周勤春,与搭班的陈道有和宋雨杰一样,穿着轻便的工装。他为工友检查完爬上电塔所需穿戴的装备后,老陈和小宋一前一后登上20米高的“电杆”。

  “这根水泥电线杆由两座水泥立柱组成,又叫‘门型塔’。门型塔上作业,最具挑战性的就是手脚操作空间有限。”国家电网南京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输电运检工周晖告诉记者,溧水变电站电压220千伏,是溧水区最大的变电站,供电服务范围接近全溧水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三分之一。这一根根通往溧水变电站的电线,在保供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耳畔寒风呼啸,周晖提高了音量:“电力保障本来就是冬季供暖和生产的命脉所在,更不用说眼下又遇上入冬以来的‘最强寒潮’。”他告诉记者,当前南京电力已全线加强巡检力度,“气温创下新低后,线路上的智能监控开始24小时不间断检视。我们还安排了无人机班组和人工班组每天巡检。全南京的输电线路上,每座电塔、每根线,一天之内仅被监控画面捕捉到的次数便不下6回。

  寒风凛冽中,码头工人每2小时启动温车一次

  【据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安全总监殷东海介绍,在强寒潮到来之前,各码头单位全面检查码头安全设施及大型设备防冻及防风加固情况,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联络畅通。】

  7日下午,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工地上机械轰鸣。吊运中,钢筋纵横往来,工人们穿梭忙碌在脚手架间。施工现场,一根根长40厘米、直径0.6毫米的扎丝,经钢筋工之手,几秒钟就把钢筋牢牢固定。在中铁二十四局南沿江项目现场,尽管寒意透骨,可无论管理人员还是施工工人都坚守岗位,夜以继日奋战,赶工期、赶进度、保项目。

  寒风凛冽,连云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的安全管理人员刘庆峰早早来到码头现场进行安全巡视,尤其是对码头流动机械的防寒情况更是再三检查。“天太冷了,像叉车、正面吊等机械需要每2个小时就要启动温车一次。”刘庆峰说,这样做正是为了保证机械设备能够随时响应生产需求。

  在主港区拖轮基地,“东方二十九”号拖轮上的工作人员丁寅正对室外裸露水管进行检查,“这次降温有点厉害,之前我们已经给这些水管进行了保温包扎,但还是有点不放心,再来看看。”丁寅说,岁末年初,港口开普型船舶集中到港。他们按集团要求准备了防滑垫、防滑绳、防滑链等物资,对船上栏杆也进行了防滑处理。“目前,船上的柴油、物料、伙食都准备充足,可以保障到港船舶正常进出。

  “针对此次强寒潮天气,我们持续关注天气变化,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殷东海说。

  不到20分钟,3亩地蔬菜披上“保暖衣

  【眼下正是小麦的过冬季,也是保证夏季丰收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各地农业种植大户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蔬菜、水果大棚安然度过寒冷天气。】

  7日,记者一路驱车赶往南京八卦洲,只见沿边田间的田沟已结上薄薄的一层冰。走进南京红杜鹃农业科技集团的蔬菜大棚,总经理王春宝正带领手下员工们为生菜、冰草等农作物铺上保温膜。同时,大棚顶部的棉被也在慢慢铺设,20分钟不到,3亩地的蔬菜就被罩上了“保暖衣”。

  王春宝告诉记者:“知道寒流要来,前几天就开始做功课,提早让员工检查液化气炉的安全性与煤饼的数量,将它们搬入棚内,并准备足够多的保温膜,现在头顶上的保温膜长50米、宽4米,再冷的天气也不怕。

  南京缘派蔬菜专业合作社给草莓带来另一种“温暖”——采用电动卷膜与加温补灯供暖。“低温对草莓生长影响较大,缺少长时间的日照导致草莓成熟较晚,长期低温也影响蜜蜂授粉,导致草莓产量减少。”缘派蔬菜专业合作社经理周诚说。

  “部分田块麦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弱小苗和根系浅的麦苗,受冻较明显,叶片有冻伤、冻死现象。”溧阳市社渚芳伢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翔告诉记者,他已安排十几人进入麦田里清理麦沟,确保麦田沟系排水畅通。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