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清明假期130.17万游客消费12.7亿元 发送旅客近20万

06.04.2016  12:48

   中国江苏网4月6日讯 (记者史伟张立婷/文杨群/图)“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踏青寻春的好时节。4月2日至4日的清明节小长假拉开了宿迁旅游旺季序幕,共接待游客130.1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2.7亿元,客流总量接近20万人次。

   130.17万游客消费12.7亿元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游踏青、赏花、采摘、品美食、休闲娱乐的最佳时期,清明三天小长假期间,宿迁共接待游客130.17万人次,旅游收入12.7亿元。

  人如潮、车如龙,清明小长假,宿迁又迎来旅游高峰。据了解,纳入统计的市内14家重点景区接待量同比增幅较大,共接待游客327546人次。大众旅游呈现多元化特征,生态游、短线自驾游、红色游火爆。其中,三台山森林公园136529人次,项王故里20435人次,湖滨浴场18100人次,湖滨公园17300人次,皂河古镇(含龙王庙行宫)10214人次,洪泽湖湿地公园26579人次。

  130多万游客到宿迁旅游,也带动了住宿生意火爆。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市旅游住宿设施累计出租率达56.61%,其中,四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45.73%,三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54.17%,经济型酒店客房出租率69.93%。

   花香迷醉游人眼

  清明假期,赏花佳季。宿迁各大景区,一年中最美的“色彩旺季”惊艳亮相,各景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宣传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踏青赏花。

  三天假期去哪玩?宿迁三台山赏美景。“百里梨花香似海,芳菲淡紫二月兰。”三台山森林公园内梨香满园迎来“梨园飞雪”的盛景,百亩梨花树,朵朵洁白梨花展颜枝头。梨树下,连片或紫或白的二月兰绽放在梨树下。园内成片的红橙黄白各色郁金香、虞美人和灿烂枝头的樱花、桃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热闹非凡。清明三天,作为宿迁的“颜值担当”,三台山森林公园共迎来13.65万人次游客观花赏景。

  此外,项王故里、雪枫公园、古黄河雄壮河湾等公园景区内千叶万树,连片的大色块将景区点缀得如诗如画。园中树下游人如织,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走走停停,或拍照留念,或静静观赏,畅游花海,迷醉宿迁“春色”。

   车轮滚滚红色游

  清明扫墓祭祖带火了红色旅游,不少游客探寻历史、缅怀先烈,游客人数较往年大幅提升。

  雪枫公园、马陵公园、朱瑞将军纪念馆、泗洪烈士陵园等红色经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人们重温历史,传承英雄精神的红色课堂,许多游客和家长借清明节假日,带领孩子缅怀革命先烈。

  家住泗阳的王阳是一名退伍军人,清明节他特意开车带着全家去朱瑞将军纪念馆参观,“趁着清明节期间,陪着家人一起外出游玩,既能欣赏到宿迁秀美风景,又能体验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清明节选择祭祀过节的人占绝大多数,小长假担负了扫墓,亲朋聚会,同事、客户拉近关系的任务,此时休闲短线旅游线路更适应市场需求,各条道路上车轮滚滚,使短线旅游成为市民自驾游的首选。

  “不论是市内游还是省内游,清明小长假已经成为春季出游的高峰。”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宿迁县区的一日游、两日游的行程非常适合短途自驾游,成为周边城市全家出游的首选。

首页 > 新闻 > 民生新闻 > 正文

  

宿迁清明假期130.17万游客消费12.7亿元 发送旅客近20万(3) 时间:2016-04-06 07:25 文章来源:宿迁网

  

我要爆料

   短途客流“唱主角”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小长假三天,宿迁客流呈现探亲扫墓、旅游踏青叠加状态,再加上假期期间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客流总量接近20万人次。

  据了解,今年的清明假期同往年一样,学生、旅游和探亲访友等客流叠加,形成了出行高峰,主要以苏锡常及周边市县等短途为主。据统计,三天小长假,宿迁汽车客运站日均发送旅客量都在一万人次以上。“我们跟南方公司节前节后相互协调,相互支援,保证我们车辆充足,每天加派班次20至40个。”宿迁汽车客运站副站长李良瑞说。

  4月4日,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全市各地的客运站也都迎来了清明出行小高峰。针对节日期间,部分短线出行线路偏紧的情况,各地也成立了突发应急处置机构,及时调整客运班次,保障旅客随到随走,及时出行。

  铁路方面,据沭阳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从小长假第一天开始,火车站的客流量就开始增多,每天客发量在2000人次左右。“最近一段时间出行的旅客以外出旅游和回乡祭扫为主。方向主要集中在徐州、盐城、扬州、泰州等,以省内短途线路为主。”沭阳火车站工作人员吴静说,针对旅客返乡扫墓喜欢携带鞭炮、香火等易燃易爆物品的情况,车站严把“三品”查堵关,确保了旅客安全,圆满完成了清明假期旅客运输工作。

   绿色祭扫成风尚

  清明,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时节,人们会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以寄托哀思。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祭奠方式在悄悄改变,绿色祭扫渐成宿迁市民寄托哀思新风尚。

  擦拭墓碑,清扫灰尘,摆放鲜花……连日来,相似的场景在凤凰岭公墓、天堂墓园等墓区随处可见。记者在多个墓地周边走访发现,许多市民手拿着鲜花前来祭奠。

  在南京上班的刘文念先生,趁着清明假期,特意带上儿子回乡祭扫。他说:“就是想让儿子知道,他的根在这儿。也想借着小长假,让孩子看看宿迁美景,尝尝农家小吃,也算度假了。

  在宿迁各大论坛及网站上,记者看到,不少市民选择点动鼠标为烈士“献花”、“燃放鞭炮”,为碑文“描金”,寄托对逝者的追思……“文明祭扫,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更是在不烧纸、不燃放鞭炮的前提下,倡议市民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缅怀血脉至亲,同时推而广之,祭奠中华先贤英烈,传播文明祭祀新风。”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