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打造法律服务惠民工程

25.01.2016  09:56

  1月10日,泗洪县龙集镇尚咀村的两户渔民孙某与夏某找到镇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请求帮助解决因水上围栏塘口养殖权引发的矛盾纠纷。原来,孙夏两家的塘口相邻,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塘口地理环境复杂,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中心了解情况后,及时指派工作人员介入调解,通过调查取证,采用面对面、拉家常、心贴心式的规劝疏导与友好协商,依据有关法规确定塘口界线,最终成功化解了纠纷,促使这对近邻握手言和。

  去年以来,宿迁市司法局以服务民生为导向,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使群众的法律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覆盖城乡

  宿迁市司法局长徐乃生告诉记者:“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使群众的矛盾纠纷和法律需求,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与解决,既提升了司法行政机关的形象,更提高了党委政府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

  为此,他们专门出台指导性文件,对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初,该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并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公共服务范围,要求以政府主导、以人为本、保障权益、坚持公益、突出基层、覆盖城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等作为基本原则,到年底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优质均等、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法律服务的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体系。

  市、县两级司法局对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进行细化,确定时间节点,实行责任到人、挂图作战,使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宿豫区率先完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的一体化建设,全区1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公证联系点,134个村居(社区)全部建成司法行政服务站;泗洪县不讲客观条件,不怕困难阻力,主动争取多方支持,建成规模大、功能全、标准高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其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标准和经验在全市得以推广。

  宿迁市还高标准推进村居(社区)法律服务站建设,为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他们按照每个村居(社区)配备一名专职调解员、社区矫正监督员、法治村长、法律顾问、法治宣传员的要求,统一建设标准、细化实施步骤、落实推进措施、明确时间节点。截至目前,全市90%村居(社区)已经建成司法行政服务站,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400余起,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4100余人次。与此同时,他们依托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居(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普遍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受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00余件,受援对象满意率达95%以上。去年7月,宿豫区曹集乡小岭村发生一起雇工触电死伤事件,村司法行政服务站调解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死者家属情绪,引导他们合理表达诉求,促使双方迅速达成赔偿协议,避免了一起严重矛盾纠纷的发生。

  帮助弱势群体依法维权“赢得民心

  去年11月16日,受援人汪某等8人专程从外地赶到宿豫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送上一面“公正廉明,为民做主”锦旗,对该中心及承办案件律师成功帮助他们维权表达诚挚谢意。

  汪某等人原是化工生态园区某企业的职工,去年8月被单位无故解聘。他们多方寻求救济途径,但多次协商未果,为此他们找到宿豫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当场指派苏誉律师所律师叶咏承办该案。叶律师在接受指派后,第一时间与受援人取得联系,详细了解具体案情,指导搜集相关证据,依法向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经过律师的不懈努力,终于帮助汪某等人讨回公道,领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在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中,宿迁市全力升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12348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设立市、县两级12348协调指挥中心,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在村居(社区)建立免费的12348电话亭,方便村民咨询相关法律问题,扩大12348法律咨询专线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新,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资源,对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行升级改造,着力打造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综合服务、政务监督、协调联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把12348打造成为部门联手的信息交流通道、上下联动的指挥协调中心、司法行政的实战平台、便捷高效的“法治惠民直通车”。

  法律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宿迁市还坚持把各类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村居(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日前,宿迁公证处副主任李楠在到公证点了解情况时得知:市民夏女士癌症晚期住院治疗,想委托其亲属代为处理一些财产事宜,需要办理委托公证。了解情况后,李楠立即和公证员赶到夏女士所在的医院病房。就在他们询问了解情况期间,当事人因疼痛难忍需要注射药物,他们只好暂时离开医院,并嘱咐病人家属:待病人清醒并能表述后再与公证员联系。后当公证员接到电话第二次赶到医院时,病人又因医院临时安排检查已离开病房。当公证员再次接到家属电话时已是晚上六点多钟,两名公证人员二话没说,立即赶往医院,为当事人及时办理了相关公证手续。

  据统计:去年以来,宿迁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村(居)组织、私营企业决策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11360多次,出具法律意见书2000余件,避免经济损失1.76余亿元;开展法律服务活动2530余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11万余人次;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246人次,受理法律援助1300多例,为近2400名困难群众依法讨回公道。徐乃生表示:2016年,全市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把公共法律服务真正建设成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放心的“惠民工程”。

  □本报记者郑弋本报通讯员程遥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