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慈善送医进校园 救助模式“四变化”

29.05.2015  12:39

  中国江苏网5月29日讯 小艳雪出生于宿迁一个贫困的家庭,虽然出生后就被诊断为复杂先心病,但是一直凑不出钱来,孩子的病只能一直拖着。小艳雪比别的孩子更加弱小,更容易感冒发烧,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2013年,宿迁市慈善总会推进“慈善送医进校园”活动,在对幼儿园学生先心病筛查的过程中,医生发现了小艳雪的情况,此时,她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宿迁市慈善总会及时和孩子家长取得了联系,这才知道了小艳雪家的窘况。

  宿迁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了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慈善救助项目情况。听说了这个好消息,家里人高兴极了,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到了上海东方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治疗。2013年10月,小艳雪顺利进行了先心病手术,术后恢复情况非常好。整个手术花费4万余元,仅儿童大病慈善救助项目就资助了1万多元,加上医保报销的钱,自己家仅花费了1万多元。小艳雪现在已经正常入学上课,开始了快乐的童年,一家人都很欣慰。孩子的父亲说,是儿童大病慈善救助项目救了孩子的一条命。

  宿迁市慈善总会一直致力于结合当地实际对该项目进行补充、完善,创造具有宿迁特色的儿童大病慈善救助项目。为了让患儿家庭了解慈善救助政策,避免因经济状况不佳等原因延误或放弃患儿治疗,畅通慈善救助渠道,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宿迁市慈善总会在洋河新区启动了“慈善送医进校园”活动,免费为洋河镇的近5000名幼儿园儿童提供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专家会诊、设备检测等服务,对检查发现的患儿家庭提供慈善救助政策宣讲、患儿家庭情况摸底、贫困家庭患儿治疗情况跟进的立体式慈善救助。

  2015年,宿迁市慈善总会再次投入15万元,加速建立以“慈善送医进校园”为主要形式的市区学龄前儿童免费先心筛查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将实现儿童大病慈善救助的四大转变:一是变患儿家庭被动求助为慈善机构主动救助;二是变事后(出院后救助)救助为事前(义诊)、事中(跟踪服务)、事后(出院后救助)立体救助;三是变单纯的政策宣传为宣诊一体;四是变以乡镇民政窗口作为政策宣传平台为学校与民镇窗口相结合的宣传平台。

  一系列的举措实施后,宿迁市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慈善救助人次、救助金额、人均救助额度3项指标均逐年攀升,已累计救助各类重大疾病患儿422人次,发放救助金总额超457万元<省、市、县(区)三级资金>,每人次救助金额由2013年的9869元,提升至10846元。

  经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宿迁市共救助贫困患儿150人次,同比增长21.95%,其中先心病50人次,占总救助人次的33.3%。前几年,很多贫困家庭一提到白血病、先心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第一印象就是花钱的“无底洞”,好多贫困家庭被迫放弃治疗。现在有了好的政策,让大病治疗不再无望。特别是“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慈善救助”进行二次“兜底”救助,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病童家庭看到了希望,有勇气去迎接属于他们的未来。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