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在小康路上掉队

06.01.2015  16:03

   中国江苏网1月6日讯 全市9.1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0.4万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5.9亿元,市本级财政配套3352万元用于经济薄弱村发展,314家企业与经济薄弱村建立挂钩关系,“五方挂钩”落实帮扶资金30779.1万元,“三个片区”完成帮扶项目96个,正在实施234个,总投资达62.3亿元。全年新增脱贫人口74.7万,270个经济薄弱村基本达到新“八有”目标……

  这一连串数字,不仅是全市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成绩单,更是市委、市政府“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在小康路上掉队”庄严承诺的中场答卷。

新思路——紧盯贫困户、薄弱村,做到精准发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实现2014年年内99.5万低收入农户脱贫率75%目标,市委、市政府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结对帮扶、发展能力、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选准选好脱贫致富路径,以此解决低收入人口增收的长远问题。

  组织全市9.1万名干部职工与20.4万低收入农户进行结对帮扶,为低收入农户兴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3.5万余件;360名“第一书记”共招引项目243个,落实帮扶资金3060.76万元。

  沭阳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结对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人均650元以上。泗阳县突出一户一策、分类帮扶,以特色山羊养殖等项目为引领,以公益性岗位为补充,以股份量化为兜底,创新提出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扶贫菜单”,通过实施“车间下乡”、“家门口就业”等项目,让企业、乡村、农民实现了三赢。这一年,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5.9亿元,受益农户达12.8万户,发放规模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泗洪县“一对一”帮扶到户、财政奖补资金补贴到户、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培训到户、公益性岗位倾斜到户、草危房改造到户、社会救助到户、小额贷款发放到户、扶贫项目收益分红到户的“八到户”措施,真正把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

  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2014年,在省财政为重点片区经济薄弱村每村补助60万元集体发展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市、县(区)财政对360个经济薄弱村按每村100万元的标准补齐补足,市级配套3352万元。明确项目资产(资金)的所有权、收益权“两权”归村集体所有,2014—2015年项目收益分红由财政兜底,每年不得低于10万元。市国土局协调省国土厅把中扬镇毛集村解放初遗留的荒废塘口复垦项目纳入省级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获得土地整治项目资金98.5万元。苏州市41个村和我市经济薄弱村结对,落实合作项目55个。

  同时,省“五方挂钩”后方单位负责人率队到定点村帮助敲定工作盘子,落实项目资金,开展慰问扶助,全年实施帮扶项目265个,落实帮扶资金30779.1万元。民建江苏省委、省侨联筹资20余万元,帮助宿城区中扬镇耿桥村成立“爱德助学金”,为村小购买图书2000册及一批体育器材。

新举措——突出集中连片地区,敢于啃硬骨头

  重点片区是扶贫开发的“硬骨头”,脱贫难度大、任务重。全省六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我市就占三个,即:西南岗地区、成子湖周边地区和黄墩湖滞洪区。“三大片区”区域总面积2275.6平方公里,80.24万人口,涉及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市湖滨新区、市洋河新区20个乡镇、246个行政村(居)。片区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缓慢,民生事业薄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劣势,特别是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十分突出,成为省、市主要领导关注的焦点。而可以打开片区贫困枷锁的钥匙,只有啃硬骨头、打攻坚战。

  2014年,西南岗、成子湖、黄墩湖“三大片区”共编报帮扶项目344个,计划投入资金85.9亿元,其中省以上补助资金22.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帮扶项目96个,正在实施234个,完成投资62.3亿元。成子湖片区关键工程成子河大桥、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成子河航道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西南岗地区3万亩优质林果带的带动脱贫已初见成效,低收入农户住上洋房、开上轿车已成为现实;330省道把成子湖周边地区10个乡镇紧密连接在一起,从地理上缩短了两县两区的距离;黄墩湖滞洪区避洪楼工程,以及敬老院提档升级、低保提标扩面、校舍安全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惠及了老百姓,温暖了人心。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都得到大力帮扶,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委、市政府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宿迁市成子湖片区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已经获得江苏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设立宿迁市成子湖片区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八个方面大胆实践,为全省推进扶贫开发探索新路、积累经验。去年12月1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启动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这些都表明宿迁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了国家关注的层面。

  放眼望去,全市集中连片地区宛如巨大的乐谱,在连绵起伏的地势中慢慢地舒展开来。辛勤劳作的村民们如跃动其上的点点音符,弹奏出高亢的富民之音,弥漫在天地之间。

新支点——强化责任落实主体,广泛聚集合力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的规划蓝图,巨额的项目投入,严厉的考评制度,使宿迁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扶贫氛围、大扶贫保障、大扶贫合力、大扶贫成效。市委书记魏国强履新不久即专题听取汇报,专项开展片区帮扶调研,专门研究部署扶贫改革事项,提出要因户施策、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并不断加强扶贫工作领导力量。市长王天琦多次调研会办,驻点“三解三促”,部署安排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具体靠前指挥,带头带领研究扶贫政策和措施。

  争取社会投入,不仅是扶贫开发工作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而且为企业以及社会团体提供了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的平台。市工商联、总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定期开展社会扶贫活动,培育“春晖助学”等优秀公益扶贫品牌。在省委派驻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帮扶工作队的基础上,市委也向宿豫区、宿城区派驻两支帮扶工作队。2014年,五支帮扶工作队共协调落实帮扶资金44361.1万元,其中争取省级到村帮扶资金2663.8万元。

  在市和各县(区)的扶贫工作机构中,党政主要领导全部亲自挂帅,各个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均为扶贫第一责任人。在不断健全市、县(区)领导“三解三促”基层联系点工作机制的同时,全市完善领导包片、机关挂村、村企结对、帮扶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帮带的“五位一体”帮扶机制悄然形成。

  扶贫号角嘹亮,甘雨润人心田。科学的规划蓝图,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扎实的帮扶措施,巨额的项目投入,严厉的考评机制,使宿迁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扶贫氛围、大扶贫保障、大扶贫合力、大扶贫成效,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大家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脱贫致富者,又唱着“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铿锵前行。(王荣军 万杰)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