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先行试点“啃下”改革“硬骨头”

13.05.2015  17:32

  中国江苏网5月13日讯 5月12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两年多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情况,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在年内实现“三证合一、单一号码”,而这项目标在宿迁已经实现:今年4月15日,宿迁市正式启动“一证一号”改革试点,全国第一张载有18位商事登记证号的“一证一号”营业执照、第一张载有18位非商事登记证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证书在宿颁发,成为全国率先实施此项改革的地区。

  会议提出今年简政放权重点工作是五个“再砍掉一批”: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就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会议强调,要破除部门利益,切实清除创业创新的路障,年内实现“三证合一”由三号变成一号,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大平台。

  所谓三号变成一号,即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所需办理的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和税务登记证号变成一个号。看似一个号码的变化,事实上涉及到编码规则、软件开发、部门互联互通等一系列复杂工作。作为商事制度改革最难“”的“硬骨头”,我市在2013年4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之初,就对改革路线图进行了系统谋划,按照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思路,设计出了一条由“先照后证”到“四证一体”,再到“三证合一”,最后实现“一证一号”的改革推进路线。截至目前,全市共76家单位,包括53家市直部门和首批23家社会应用单位,直接参与了“一证一号”改革,其中80%以上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支撑“一证一号”。

  会议对地区先行先试改革表示肯定,同时指出,地方试点受区域限制,实际运行中客观掣肘因素太多,需要中央部门从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才能形成统一、公开的大市场,实现公平竞争。

  随后,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充分认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服务,释放改革发展新动力。要紧紧把握当前工作的重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效。

  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德明,副市长赵丽丽、冯岩、曹秀明、方文浜、江海,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党组成员华志明,市政府党组成员薛永干在宿迁分会场出席会议。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