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重拳”出击整治化工污染企业

30.12.2014  07:36

  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智能的废气治理平台……近日,记者来到宿迁市宿豫区,先后走访了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的“一企一管”集水点、宿迁市宏信工业污水处理厂、江苏翔盛粘胶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宿迁和友化工、宿迁科思化学有限公司等处。记者发现,每家企业都配备了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整个化工园区的气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刺鼻。在那里,记者看到了宿豫区化工科技产业园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

   一企一管”污水排放有序

  当日上午,首先来到园区1号集水点。在现场,记者看到,每家企业都做到了一管一企,COD检测、氨氮检测、流量统计……井然有序。据悉,园区“一企一管”集水点工程于2013年8月开始动工,2014年4月底全面完工,总投资约6668.62万元。目前已有63家污水接入,所有企业在线监控均已搬迁至集水点,经过维修、调试,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在机房的监视画面上,记者发现,两家企业集水井亮起了红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情况,说明污水排量超标,系统报警,会自动关闭污水排放阀门。

  离开集水点,记者来到宏信工业污水处理厂,在那里,详细见到污水处理过程。“目前,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渗沥液污水处理系统,对整个生活垃圾场的渗沥液进行生化处理、膜处理、纳滤和反渗透系统的处理,最终使处理后的排放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标准(60mg/L),保证了排出水源的水质。”据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环保分局副局长袁忠介绍,经MBR(反硝化+硝化+超滤)处理后的水,进入清液箱后,用泵输送至纳滤系统内,纳滤膜选用进口抗污染膜元件,其产水回收率保证在90%以上。纳滤产水在进入反渗透系统,保证了出水水质,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80%以上。“在生化处理后,COD含量可以去除70%,而经过超滤系统、纳滤系统以及反渗透系统后,COD的含量降到了60毫克每升。”袁忠说,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所有的过程均是自动化操作。这些水产出来以后可以养鱼种地,灌溉蔬菜,冲刷膜设备,用不完的话就直接排放。

  在污水处理系统末端出水口看到,经过处理后的水呈现透明状,鱼儿游来游去。“看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来的水可以养鱼,所以我们相信处理以后的水是符合要求的,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可以放心了。”群众监督员葛立强说,园区内过去处处弥漫着难闻气味,水沟里流淌着浑浊废水,令很多宿迁人印象深刻,现在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一企一策”废气治理提升

  除了恶臭、污水外,工厂排出的黑烟也是曾经的化工园区给人留下的印象。工业废气中有机废气的治理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环境治理的难点问题。针对园区废气污染,根据市、区两级对园区废气治理工作要求,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面向全国筛选废气治理机构,最终确定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园区重点企业废气治理和园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服务对象,制定了“一企一策”废气治理提升方案,目前已完成健谷、科莱博、鼎盛等企业方案制定和改造工作。

  此外,园区还对废气排放企业进行重点排查,进一步梳理废气排放点位和环节,督促完善废气收集处理措施和制定整改计划,加强无组织废气的收集和处理,以减少和降低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目前,园区有38家企业先后对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或新建,总投资约4000万元,园区大气污染有了明显改善,2014年初,园区又对12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下发了整改意见并督促实施,目前12家企业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工作。

   固废危废无害化处理

  “针对园区产生的固废,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固废处置规范,建立健全固废贮存、转运、处置台账,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环保分局副局长袁忠告诉记者,截止到2014年6月底,园区企业共暂存填埋类危废约4248.5吨,焚烧类危废1480吨。经过督促整改,光大危废填埋场已于今年4月15日取得省环保厅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园区企业将暂存填埋类危废按规定送处,同时柯林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进度,2014年10月底已投入试运行。

  袁忠特别提到,因柯林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无法接收危废,通过协调,得到徐州、淮安、连云港等市环保部门支持,于今年5月15日配合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焚烧类危废外运处置协调会,协调企业焚烧类危废外运处置,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贮存焚烧类危废安全转移处置。

  为了加强园区危废接收处理能力,园区积极引进新的危废经营企业。华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规划红线已确定,正在积极开展工程项目前期及手续审批工作,预计年底能够投入试运行,这将大大加强园区危废处理能力。此外还积极引进一般固废经营企业,解决园区企业一般固废处理难题。同时,园区正在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积极沟通,计划引进一般固废焚烧处理项目,彻底解决园区企业一般固废处理困难,管理混乱问题。

   重点企业智能管理常态化

  据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环保分局局长李先锋介绍,园区先后制定了废水治理技术及监督体系、废气治理技术及监督体系、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从园区层面上确定了废水、废气、固废治理措施及路线,为园区“三废”治理和监管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2014年,园区已将31家重点监管企业纳入智能化管理平台,做到对重点监管企业废水、废气实时监管,进一步杜绝企业治理设施虚假运行、废水、废气超标排放等行为。“从建立全面的自动监控体系开始,以及对水、气和固废,进行四位一体监管。”李先锋表示。“以前还没进入园区,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现在经过治理,进入园区基本闻不到气味。化工园区专项治理后的变化,我们居住在附近的最有发言权。”祥和家园小区居民郑庆才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园区对7家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一旬一次检查,其他污染源企业实行一月一次检查,每月均严格按计划要求开展现场监察工作。对于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经发现,立即严肃处理。2014年以来,已先后对44家企业下达停产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并针对36家环境违法行为问题的企业上报区局进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