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织密社会救助体系网眼 撑起困难群众保护伞

30.03.2015  11:19

  近年来,宿迁市宿豫区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按照确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小康进程中掉队的要求,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立足于突出重点,着眼于攻克难点,深入探索开展“救急难”工作试点,着力构建公平、便民、高效、有序的社会救助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开展专项行动,织牢社会救助安全网。结合部、省、市关于开展低保专项治理要求,宿豫区民政局全面启动城乡低保“村村查”,集中利用7个月时间对全区所有城乡低保对象进行拉网式集中核查,并建立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开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将全区所有低保对象全部录入系统平台进行核对。通过核查核对,全区共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362户581人,新增523户1239人,有效遏制了“人情保”、“错保”现象发生,进一步强化了低保的动态管理,规范了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建立社会救助公示制度,为全区15个乡镇(街道、园区)138个村居(社区)统一制作公示栏,及时公开救助信息,从源头上防止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问题发生,提高社会满意率。
  二是构建全方位平台,编牢社会救助服务网。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区社会救助中心,各乡镇(街道、园区)设立了分中心,并统一设置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配备了专兼职社会救助人员;村居(社区)成立快速反应站,并公开招聘了154名村居(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帮助群众申请救助,协助乡镇(街道、园区)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公示、评议等工作,实现了社会救助服务工作“三级联动”。2014年9月,该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协同救助、公开救助、平台救助、主动救助”工作思路,创新开发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办公系统软件,将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医疗救助、受灾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就业救助等八项救助业务集中到系统软件“一门受理”。举办培训班,对全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进行全套业务培训,让救助队伍达到“人人全能”。同时,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编制“一门受理”工作流程,及时、准确对申请项目进行转办、交办、承办,让困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使他们各方面的困难一站式解决。
  三是完善救助政策,筑牢社会救助保障网。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水平增长机制,及时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孤儿等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发放各类保障资金7398.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万余人。提高医疗救助标准,积极对接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重大病患者救助力度,2014年救助各类对象3949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728.85万元。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作用,及时研究制定了《宿豫区“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京东特困救助和慈善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设,出台了《宿豫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救助条件、标准和对象等内容,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资金用于临时救助。深入开展春节期间困难群众“集中救助送温暖”活动,对全区困难群众进行摸底排查,经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纳入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平台,统一实施分类救助,救助资金全部打卡发放,切实提高了“救急难”工作实效,实现了救助工作“零差错、零投诉、零信访”。2015年春节期间,宿豫区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金252万元,其中慰问困难群众840户,发放慰问金81.73万元;临时救助772人,发放救助资金99.27万元;京东救助41人,发放救助金71万元。      (宿迁市宿豫区政府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