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支持“防性侵”教育进入课堂

12.03.2015  16:09

■  本报记者  陈若葵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公益项目日前举办座谈会,会上发布的《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4年被媒体曝光的性侵案件有503起,平均每天发生1.38起,目前全国各地儿童防性侵教育普遍缺失。在已发生的性侵儿童案件中,半数以上家长未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存在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监护缺位现象。

参会的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应将“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让孩子们从小学会自我保护。

防性侵”与儿童性教育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一些家长对学校性教育课的尺度存在争议。那么,对“防性侵”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提议,家长们持何种态度?

防性侵”从幼儿开始

报告》显示,性侵案件受害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尤以7岁到14岁的孩子居多,且“熟人犯罪”超过八成。这一数据令不少家长触目惊心。家长葛女士是一位12岁女孩的母亲,在北京打工多年,女儿就读于昌平区的一所小学。她告诉记者:“我以前总觉得孩子小,还没到跟她讲这些内容的时候。再加上我和他爸爸平时工作都很忙,就更顾不上这个了。最近看到报道,突然意识到该给孩子讲讲在这方面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可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有时凭感觉,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如果学校能把‘防性侵’教育纳入必修课,那真是太好了。

采访中,家长张女士也表示:“孩子没有基本的常识,即便知道一点,对熟人也没有戒备心理,很容易受伤。我觉得小学生确实应该接受‘防性侵’教育,学校应该比较系统地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最好将‘警惕熟人伤害自己’单独列为一章,详细给孩子们讲解,因为现在新闻曝光的一些事件,教师和邻居等孩子熟悉的人占了多数。要告诉孩子,即便是这些平时可以信赖的人,对自己做了过分的事或有可疑行为,也要拒绝,要机智地反抗,学会保护自己。

家长蔡先生则认为,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孩子更容易听老师的话,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学校开设“防性侵”课对保护孩子的意义更大。而且,在“防性侵”  课上,老师一定要借助故事或案例,让孩子们明白,一旦遇到性侵或类似的事情,务必告诉爸爸妈妈,让家长去处理。成人有必要让孩子明白,遇到这类事情,不是孩子的错,他们只是受害者,告诉父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

从英国留学回来的“80后”妈妈何女士有个六岁的女儿,从女儿四岁左右,她就陆续买了《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可爱的身体》一类的绘本,和女儿一起看、讲给她听。据何女士介绍,国外的性教育启蒙从幼儿就开始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借助这些图文并茂的绘本,很具体地教给孩子避免遭受性侵害的方法──判断能力:碰触身体,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拒绝能力:大声、明确地说“不!”,要求对方住手;相信自己:当对方碰触你、让你有不舒服的感觉时,一定要赶快离开;正确的观念:即使真的发生了什么事,也绝对不是你的错;还有,一定要告诉父母。这些内容孩子非常容易记忆和接受。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向孩子传授“防性侵”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身上的哪些地方是不能让别人碰的。

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授课,儿童对“防性侵”知识一知半解,许多孩子遇到性侵害时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给一些心怀不轨的人造成可乘之机,造成恶果。多数家长认为,教会孩子掌握更多的“防性侵”知识,可以大大降低性侵儿童案件的发生率。但要实现这一愿望,就要把“防性侵”教育纳入孩子们的必修课。

防性侵”  切忌走极端

采访中,身为小学班主任和家长的韩梅表示,学校开设“防性侵”课程,说明学校已经认识到这方面教育的重要性。但仅仅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长也要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已经发生的性侵事件的主犯一定要从严从重惩治。“让社会上极少数害群之马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于“防性侵”列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的建议,一位自称是小学老师的网友“晴朗天空”认为,如果建议被采纳,在学校开设这一课程,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谁来担任教师?目前很多中小学根本没有进行过专门培训的性教育老师。

一些家长也心存顾虑:孩子们的心智不成熟。贸然的性教育,可能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单纯地强调“防性侵”,容易夸大“”的负面影响,增加孩子们的心理恐惧。另外,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不同于西方,“防性侵”教育要注意方式,老师最好与家长沟通,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方式,循序渐进,不能走极端或尺度过大。

保护孩子需要各部门合力

据报道,被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只是一部分,相对于城市,农村受害人群更多,特别是留守儿童。

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由专家撰写、经科学论证的全国性“防性侵”教材教案。为此,一些教育界、法律界等领域的专家呼吁,尽快研究出台全国性的权威“防性侵”课本、教案,从整体上推动学校开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普及“防性侵”常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一些性教育专家还表示,面对儿童性侵害事件,将“防性侵”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家长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这些都很有必要。但是,我们不仅仅要教孩子如何“防狼”,期望孩子学到这些方法之后,就能够抵御禽兽教师或者其他成人的性侵;我们还应该改善孩子的生存环境,其中最需要改变的是亲子环境,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中,应该包括:尊重、信任、保护等,让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只有孩子把事情告诉父母,孩子才能够真正得到保护。

防性侵”,仅有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还不够,教育、司法等部门也应尽快出台有关加强儿童安全监护的保护措施,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为儿童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