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推出家庭教育课程项目 明年将辐射100万家庭

19.11.2015  16:15

  继2005年,首创网上家长学校之后,我市家庭教育再次在全国创下第一。作为2016年苏州市实事项目,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于昨天正式启动。项目聘请了12位国内著名教育专家,编写《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构建教师为主,志愿者、专家、家长多方参与的家庭教育课程实施队伍,先在全市50所首批项目实验学校、20所拓展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建设,明年将覆盖200所学校、辐射全市100万家庭。

   背景

   外来人口学生占49.72%

   家庭教育水平高低不一

  2013年,苏州市整体通过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认定,完成苏州教育基本均衡的使命,优质均衡成为苏州教育新的价值追求。目前,苏州义务教育阶段有外来人口学生43万,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9.72%,家长素养参差不齐,家庭教育水平高低不一。

  “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且永不卸任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且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学校无法替代的作用与力量。”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说,在开放多元信息化的时代,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家庭、父母是最值得信赖、最可靠的资源与力量。“组织实施家庭教育课程项目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促进青少年长足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2005年,苏州市首创网上家长学校并组建了个县级市、区的家长学校,搭建起一个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交流家教经验的网络平台,定期开展广场咨询、家长沙龙、视频讲座、大型公益辅导讲座等活动每年超过200场、受益家长达10余万人,每年将30万册的《苏州家庭教育》杂志免费赠阅到各中小学校、街道社区供家长阅读学习。尽管起步较早,但从我市中小学现有情况看,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系统化、均衡化、科学化还相对不足。学校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内容建设、资源开发、教材建设、评价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课程

   发放2万册家庭教育读本

   为家长提供线上线下学习指导

  昨天,启动仪式现场成立了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将从理论研究、课程开发、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家长提供线上线下学习与指导。项目还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校德育、家庭教育及课程方面的12名专家成立家庭教育课程专家指导组,并成立家庭教育课程总课题组。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婧娟介绍,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包括《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实施纲要》、教材《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共9册)。教材围绕生命常识、生活常识、学习常识三大主题,每册书细分出九个板块:生命特征、生命需求、问题、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目前已完成第一、第七2册试用教材读本,并于今年5月完成课题论证及教材会审。今年,将发放2万册《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读本。

  全市目前已成立50所首批项目实验学校、20所拓展学校,分5组,从教材修订、平台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5个方面确立子课题先行探索实施,通过3年的教材实验、方法途径实验、教材评价实验等方式,为其他学校提供示范引领经验。

   计划

   明年建设200所项目学校

   受众面覆盖

   全市100万家庭

  作为2016年苏州市实事项目,苏州市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使其受众面覆盖到全市100万家庭。建设开通苏州网上家长学校网络和“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手机学习平台,研发、制作和拍摄专题讲座等视频和网络资源(课例、微视频等)500节,开通“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建设“200所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

  明年将完成1-9年级9册的教材编写工作,发放90万册《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按需免费提供给苏州大市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家长使用,覆盖全大市600所中小学校。同时将组建“10支讲师团、100名志愿者讲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千名教师培训计划”,年内培训6000人次,其中1000名教师通过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认证并取得资格。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和战略意义。苏州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启动是献给所有家庭的一份礼物,告诉父母不要做‘虎妈狼爸’,不要‘学校减负、家庭增负’,而是要以‘育人’为核心,以‘和谐’为前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情感发展,建立家庭的情感文明。”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表示,这同时也是献给所有孩子的礼物,让他们有幸福的童年,在良好的师生、亲子关系中开创美好未来。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