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家庭型社会 档案部门应挖掘家庭文化内涵

12.03.2015  12:58
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建议
重建家庭型社会 档案部门应挖掘家庭文化内涵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文广电视台主持人曹可凡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挖掘家族历史,重建家庭型社会提出建议——“宣传部门可联合档案馆,以家风、家训、家史为主题,让普通民众书写家庭故事、家族历史,了解家族发展脉络,挖掘家庭文化内涵,增强家庭凝聚力,从中找寻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做细。”

        曹可凡说:“提出这个建议,不只与习总书记的讲话有关,更多的是缘于自己编著家史《蠡园惊梦》一书的经历。不知不觉,自己竟也到了天命之年,在拼命向前奔跑的同时,也常常会禁不住往回看,时不时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我认为,我有责任让家族的故事绵延不断地传递下去,应该让子孙后代了解并继承家族的家风、家训,并知道如何世代传承。”

        “家史《蠡园惊梦》主要讲述了我的家族120年间5代人的生活变迁。为著此书,我用了近一年时间往返于上海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收集到大量的一手资料。成书后,我愈发感受到编著此书的意义重大。家族延续到我们这一代,虽不像祖辈那样驰骋于商场,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血脉中终究有着忠厚传家的基因,恪守着崇德、向善的家风和谦逊、恭敬的家训。”曹可凡说:“如果每个家庭都从自身做起,以家风化乡风,以乡风促民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扬光大,就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精神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了解到,上海市档案局馆与市文明办、市妇联联合举办了‘上海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风貌展’,展览展出了百余件珍贵照片及实物档案,从历史人物家风、现代家风家训、最美上海家庭3个方面展示了上海家风家训文化的发展历史,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活动,效果很好。这也是档案部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优势所在。”

        曹可凡认为,鼓励并帮助人们挖掘家族历史,弘扬优秀家风、家训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家庭型社会,强调以家庭为社会细胞,以家族为系统,以亲情为纽带。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们的家庭观念日渐薄弱,价值观失衡,甚至是道德缺失。

        曹可凡说:“人们必须重归家庭型社会,注重家庭、家风、家训、家史。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挖掘家庭文化内涵,比如人们熟知的《平如美棠》一书,作者作为普通民众,用朴实文字记录夫妇二人从年轻到暮年的平凡经历,留下了有关中国普通家庭的记忆,也记录下中国人美好的精神世界。这种做法值得大家学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历史必定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同时,家庭的历史也必定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挖掘家史,弘扬家风,人人需要做到。”曹可凡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3月12日 总第2732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