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认定首批25家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17.11.2017  02:51

        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获悉,我省刚刚认定首批25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南通蓝印花布、如皋丝毯、苏州刺绣、宜兴紫砂壶……一件件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成为“工匠精神”的鲜活体现。

        印花刺绣,传承中倾注心血

        在江苏,工艺美术产业具有长期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靛蓝人间布上美,青花世界馆中看”,这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题写的对联。该博物馆是“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馆长吴元新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这里又成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吴元新坚守的“”,就是蓝印花布工艺中的手工刻版、手工刮浆、手工染色。遇到图案线条过长或弯曲弧度较大的造型,如细叶脉、流水纹等,必须将纹样中的长线条分为几段,每段长约2厘米,两段之间的空隙一般小于1厘米,以不妨碍整体图案造型为原则,力求“笔断意连”。正是这一工艺限制,成就了蓝印花布图案的特有魅力。

        “苏绣皇后”姚建萍以针为笔,以线为丹青,创作出的多幅高难度人物肖像作品,数十次被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予外国政要。在她看来,只要做出的是精品,就会有市场,更有人欣赏。她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被南京博物院收藏,院长龚良评价其“不论是远视还是细观,都突破了人们对于传统苏绣的认识,它不仅是苏绣多项技艺的集成,也是几千年来传统苏绣以时代主旋律为题材作品的典范。

        创新突破,灵感激发焕生机

        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江苏工艺美术大师对创新的追求从未止步。

        出生于扬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在继承传统雕漆技艺的基础上,将竹木牙雕等艺术技法融入其中,开创了中国红雕漆艺术的新境界。

        “雕漆艺术品一般都是平面和圆柱形,一天我突发灵感:如果将扬州玉雕中山籽雕运用到红雕漆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他以天然山籽石料为内坯形,采用夹纻工艺,创作出取材淝水之战的《东山对弈图》,山籽之上,山峦叠嶂,飞瀑流淙,成为红雕漆山籽雕之首创。

        镇江首个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正则绣”创作大师吕存非常注重作品的原创性:“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表达个人的思想、意志和感情。”在他看来,某种程度上“正则绣”就是一种以针线来表现的新“”种。

        吕存不断探索新的技法,试图表现出最佳效果,同时让画面松透。他的刺绣作品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比如《夫人肖像》,针线随着人物的骨骼和肌肉洒脱翻飞,如同用彩笔画速写,令人叹为观止。

        示范引领,工作室多方助力

        获认定为“大师示范工作室”后有何新打算?多位工艺美术大师跟记者提到,将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一方面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投入更大力气多出精品力作;另一方面注重传承培养、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和喜爱工艺美术,共同推动保护和发展。

        我省正大力实施历史经典产业振兴计划,2017年起开展大师示范工作室认定工作,至“十三五”末在全省建成100个左右大师示范工作室,通过示范引领,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加大技艺创新、精品创作和传承人培养力度,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

        “江苏的大师示范工作室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国家工信部、文化部等部门高度关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省经信委副主任祁彪介绍,截至2016年底,我省工艺美术产业规模已达1100余亿元,从业人员近百万,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升级,工艺美术产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吴 琼)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