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个转企”喜忧参半 一年4493家个体户升级为企业

09.08.2015  14:34

  自从有了一个新身份——苏州火地餐馆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新区火地铁板烧餐馆老板杨宾如今已把门店开到了浙江。杨宾2009年2月在高新区玉山路开店当个体户,注册资金1万元,2013年12月13日,在当时高新区工商局引导下,注销个体户转办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主要经营餐饮管理。由于个体户规模小、存活率低,苏州市工商系统从2010年启动“个转企”工程,以帮助和引导更多像杨宾那样的个体户升级为公司,拓展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空间。2014年3月底,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在税费、金融、注册登记上出台一系列相关服务举措,推进“个转企”速度。据苏州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自该政策出台至今,我市“个转企”步入快车道,升级为企业数量是前三年总和的3倍多。但也出现了部分个体户回流、空转等,其中,在升级为公司后没有注销原来个体户执照,选择与公司营业执照并存的现象较普遍。苏州市工商局局长刘海东认为,推进“个转企”还需加大力度。苏州梁雪芳刺绣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建龙希望,苏州能率先探索一条路,让“个转企”后不再需要为保持竞争力而再去注册一张个体户执照。

  一年4493家个体户升级为企业

  苏州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至今年6月底,苏州拥有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和注册资本、资金总量为全省第一,其中,个体户数量在今年5月突破50万户。2013年3月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意见》指出,加快推动个体户向现代企业转变,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更好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自2010年4月启动“个转企”工程以来,苏州市工商系统不断在法律框架下创新服务,化解“个转企”过程中各类法律滞后问题。如,在全省率先取消了个体户申办有限公司时不能沿用原来名称的规定等。2014年3月底市政府出台相关“意见”后,工商系统更是按照要求,提升“个转企”各项便利度。如对因“个转企”而发生的房屋等固定资产权属转移和变更,免征相关登记交易费等。苏州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3月底至今年4月1日,全市共有4493家个体户升级为公司,总量是2010年至2013年升级总和的3倍多。 “个转企”,有利于帮助个体工商户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品牌知名度、拓展发展空间等。好格莱广告图文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各类广告及字牌等,负责人王林兴说,以前个体户时只能做点广告材料零售和字牌制作生意,一年也就二三十万元营业额,参加招投标的资格都没有。转成企业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了,2014年营业额近百万元。常熟碧溪一家五金加工厂负责人倪文军说,过去主要与个人或个体户打交道,现在自己的业务对象都是大型汽车修理厂,一单至少抵得上以前十笔小生意。苏州市工商局近期在太仓、高新区等地开展的“个转企”调查显示,不少个体户转办为企业后,还在申报项目招投标、开展质押融资、品牌打造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4.6万人同时拥有多张执照

  苏州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升级为企业的“个体户”中,同时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回流、空转,以及个体户和企业执照并存的现象。 2014年5月已由个体户转办为企业的相城区元和街道王先生,最近正向元和市场监管分局申请再转成个体户。他说,以前个体户时,一个月销售三四万元,缴定额税1000多元;转成企业后,销售收入增加了,缴纳的各种税费也多了,加上还要请会计,为员工缴社保等,成本大幅提高,利润转前和转后差距不大。相关数据显示,自去年4月至今,全市像王先生一样已经转为企业后再转回个体户的有200余户。 2013年6月张家港工商局一份调查表明,当时“个转企”近半为药店。如今,其中相当部分就经营规模和内容而言,与之前个体户时期没变化,属于“空转”。原因是这部分个体户转办企业受行业规范,或招投标资质、贷款融资等客观因素影响,而非主观意愿。如2013年6月1日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药店性质必须是企业”,导致之前开设的不少个体户性质药店,纷纷升级为企业。还有部分个体户在转办企业后,没有注销掉原来个体户执照,选择与后来注册的公司执照并存。在某专业市场经营玩具的张先生发现,转为企业后,经常遇到进货时上家没有发票、要发票就需加点,以及卖货时下家不要发票,希望打点折的现象,这一现实如果按照公司的核算要求,一来一去就没法做生意了,所以,只能采取个体户和公司执照并存形式,以方便经营。记者在苏州市工商局登记数据库中发现,事实上,像这种一人同时拥有多张个体户执照和公司执照的现象早就存在,数量庞大,有4.6万人。如镇湖街道的姚建清一人名下,同时注册了8张个体户执照和1张公司执照。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一些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如高新区镇湖、东渚一带刺绣行业,相城区蠡口、陆慕的家具行业等。

  要不要继续推进“个转企”看法不一致

  针对上述存在的这些现象,“个转企”工程是否还要继续推进?怎样才能让已转办为企业的个体户站在新的产业层次不断发展壮大,而不再回流,真正达成这项工程的目标——变“千家万户”为“千军万马”?工商部门和企业主有着不同看法。刘海东认为,“个转企”工程要继续实施。首先,“个转企”不是简单的组织形式更名,而是通过优化内部流程,解决企业本身发展延续性问题,为企业发展提速;其次,这几年苏州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库信息显示,至今年6月底全市个体户中注册资金超过20万元的有2.05万户,其中3415户超过50万元,一定程度上表明这部分个体户已经具备企业的实力和能力,实际上已是“大户”戴“小帽”。实施“个转企”工程,有利于化解这一发展中的矛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第三,经过了多年登记制度改革、创新,尤其是去年3月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如今注册一家企业“门槛”已经很低,可是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表明,与上海相比,苏州新设个体户数量仍然庞大,超过私营企业1.4万余户,总量已突破了50万户,而上海实有私营企业超过个体户3倍,创业之初就办企业已成为流行。实施“个转企”有利于提升苏州经济质量。但是,部分企业主却有不同看法。邹建龙原来与妻子办了个绣品厂,领了公司执照,后来到镇湖绣品街开工作室,注册了个体户。随着生意慢慢做大,又先后开设了一个绣庄和一个纤维研究所,就再申办了两个个体户执照,同时,为了参加招投标把经营规模做大,又和人合股开了家公司。邹建龙坦言,他们夫妇俩就有3张个体户执照和2张公司营业执照,造成这样的发展模式,一是办照成本低又方便;二是为了“化整为零”保持竞争力。邹建龙算了笔账,现在绣品的人工工资为每天250-300元,一件100元的绣品如果加上这个成本就要卖到400元,如果按公司核算成本,加上请会计及需缴纳的各类费用,售价就更高了。“相对公司而言,个体户执照更具竞争力。”邹建龙认为,推进“个转企”工程,应针对其后续发展中遇到一系列实质性困难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送一程,强筋骨”。记者发现,2014年3月底市政府出台的“个转企”《意见》,在税收上已经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在相当部分基层市场监管分局、税务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并不知情。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个转企”如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意义不大,因为有相当部分个体户是伪个体户了。此外,“实际对税务部门而言,一人拥有多张个体户执照,增加的是登记部门和企业负担,结果一样的”。东渚市场监管分局负责人说,每年三、四月份税务部门稽查,窗口上办理新设、变更登记的数量经常为上一年同期的三四倍,苦不堪言。(苏报记者 苏菁)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