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委市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出台一系列操作办法规范权力运行

14.07.2015  13:17

  今年上半年,扬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三直接”新十大环节操作规范》,在原有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就直接面向群众、直接分配财政资金、直接接触工程建设的涉及医疗卫生、惠农补贴、政府采购、国资处置等十大环节另行制定了操作规范,以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
  近年来,扬州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盯民生政策贯彻落实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扎实开展了4所市属三甲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揭示了药品、材料违规采购、加价增加病患经济负担等问题;开展城乡低保资金和强农惠农资金专项审计,揭示了资格审核不严格、违规骗保、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及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开展市属5大集团公司在内的近70家市国资委直管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对市属非国资委直管的国有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揭示了国有资产处置、出租等环节存在的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对市级排污费等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和专项督查,揭示了违规挪用、虚假立项骗取环保引导专项资金等方面问题;对市级非税收入征管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揭示了非税执收行为不规范、违规办理审批事项增加企业负担等问题。上述审计事项共计提交审计报告、要情信息等被批示采用30余篇次,移送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案源线索3条,7名相关责任人收到党纪、政纪和刑事处分。
  扬州市委、市政府重视审计报告反映的上述问题,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专题研究审计反映的有关问题,批示要求市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就相关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并在操作规范制定过程中多次听取和征求审计部门的意见建议,以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今年4月底,市委、市政府采纳了审计部门的建议并出台了这一系列操作规范。
  “三直接”十大环节操作规范,对十个关键环节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其中:
  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环节,建立“集中遴选、部门审核、网上采购、基药公示、动态考评”的操作规范,促使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准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净化医疗卫生行风,坚持把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难题。
  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基金结报环节,建立“受理告知、三级审核、现场稽查、安全支付”的操作规范,有效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费用结算的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基金安全使用。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环节,建立“两级审核、张榜公示、动态管理、规范发放”的操作规范,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推进低保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低保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应保尽保、应退进退”。
  公办中小学招生择校环节,建立“信息公布、分类实施、备案管理、社会监督”的操作规范,维护公办中小学招生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防止招生过程中的随意性,治理违规招生及乱收费行为,确保招生工作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强农惠农项目(补贴)资金管理环节,建立“统筹计划、三方联审、信息公开、转账管理、追踪问效”的操作规范,切实强化强农惠农(补贴)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规范运行,有效使用。
  政府采购环节,建立“编制文件、公告信息、公正评审、履约付款”的操作规范,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采购当事人利益,减少采购当事人与政府部门以及采购当事人相互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促进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工程质量监督环节,建立“申报交底、检查抽测、隐患整改、竣工监督”的操作规范,明确工程质量监督内容,规范质量监督程序,提高质量监督效能,进一步促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国有资产处置、出租环节,建立“两轮审核、中介评估、市场竞价、收支分离”的操作规范,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非税收入管理环节,建立“依法设立、规范执收、收缴分离、监督检查”的操作规范,维护缴款人合法权益,有效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充分发挥非税收入资金效益。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环节,建立“信息发布、主动申报、联合会审、结果公示、跟踪督查”的操作规范、有效防范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发放过程中以权谋私、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和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