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审计局以审计信息助推审计工作提升层次

13.03.2015  19:59

  审计信息工作是盐城审计久负盛名的品牌,该局明确要求每个审计项目都要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富有建设性、针对性、操作性的高端产品。2014年,该局紧扣中心,围绕项目,全面开发和深化审计成果,信息工作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市以上党政信息载体采用85篇次,省委书记批示1篇,市委书记、市长批示8篇;在市委、市政府考核中位居前列,市委办、市政府办专门发来贺信,信息工作在扩大审计成效、服务领导决策、担当“参谋助手”等方面作用凸显。
  坚持“四个转变”。一是由虚向实转变。在局主要领导的支持、引导下,跳出惟分数、重名次的旧观念,调整优化我局信息载体,取消审计动态,精编审计摘报、要情,控数量、保质量。年初,围绕审计项目,逐条拟定信息计划,分解到各处室,提高信息针对性,信息采用率从20%提高到80%,审计要情批示率超90%。二是由点向面转变。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会办时坚持研究信息,为信息工作指明方向、提供素材,信息进方案、进会办、进档案的“三进”制度得到很好落实。扩大视野,既关注某个项目、某个问题、某个事项,更坚持立足宏观、放眼面上。如,从单个项目入手,搜集面上素材编报的《政府投资项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建议》、《建议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由多个处室联合完成。三是由小向大转变。不拘泥小信息、豆腐块,着力在大块头、综合稿、调研信息上求突破。上报多篇审计情况、调研报告、项目进展等综合稿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计反映的情况。如,从某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入手,另辟蹊径,转换角度,报送 2篇综合信息均被市主要领导批示。四是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以往信息报送到市委、市政府,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层层修改,稿件有的中途夭折,有的面目全非,有的曲解原意,泄密、延误等情况也偶有发生,信息采用、批示率不高,进入决策视野更是不多。该局积极构建审计信息报送直通车,重要审计信息现在无需审批,报送当天就可直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发挥“四个作用”。一是让领导知情。坚持常流水、不断线,日常报送短频快。全方位宣传审计工作,及时反映审计工作新进展,汇报审计发现新情况,提出审计新建议,便于领导知情、部门了解,全年市级以上采用动态信息六十多篇。二是助领导决策。坚持扣中心、谋全局,关注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报问题、揭隐患、谋发展。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报送的3篇信息,2篇被市委、市政府采用并被批示,1篇被省政府采用并转报国办。针对某地区由于贪腐窝案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及时上报促进发展的建议,有力地服务了领导决策。针对作风建设报送的《警惕社团组织成为“八项规定”避风港》获得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三是赢领导信任。真实是信息工作的生命。该局坚持说事实、举实例、摆数据,做到情况真实、数字翔实、文字朴实、建议靠实,从未失实。市领导充分相信审计信息,上报的一篇反映某个调查事项的要情,其他地区、部门或渠道也进行了反映,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依据审计结果进行处理。
  实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高大上,全方位服务领导决策。切实发挥信息作为领导耳目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关起门来当书记、当市长,紧扣中心工作和领导需求,科学开展信息工作,使审计信息更具参考性、综合性、前瞻性。二是注重接地气,深层次挖掘信息源泉。面向基层,反映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关注民生,反映民情民意、群众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三是注重创特色,广角度反映审计工作。立足职能、深入项目,发现、挖掘素材,提炼、综合信息。胸怀大局、跳出审计,注重审计成果的深化、转化和升华。四是注重塑品牌,高要求推进信息工作。保持信息工作高位运行的优势,用更高的质量、更大的成效不断增强盐城审计信息品牌的含金量。(盐审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