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青山入城、溪水穿廊”的景观再现

01.09.2016  11:03
 

——苏州常熟山水文化特色的重塑

 

常熟拥有3000年文明史和1700年建城史,具有“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空间格局,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山水特色逐渐被湮没。

为再现“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独特格局,2003年以来,常熟对虞山实施“亮山工程”,拆迁傍山建筑,恢复山体,修复植被,营造景观。同时,打开虞山入城处的空间,在虞山东麓建设石梅广场,拆除阻挡山林视线的建筑,种花草、引小径、补亭台,将修复整治后的山景显露于城市之中,再现了“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意境。同时,保护历史城区范围内的弦河、琴川河、护城河,实施“琴川河风貌保护片区工程”,对现存的琴川河、六弦河、七弦河进行河道保护和水体清理,恢复粉墙黛瓦的临水建筑形式。通过山水环境的整治和山水空间的渗透,使古城“青山入城、溪水穿廊,民居枕河、小桥依街”的城市风貌逐步得到恢复再现。

常熟在各层次规划中明确空间格局的要求。在城市总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等层面,明确对城市风貌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充分利用水系、山林等自然要素,构建‘一山入城、绿扇润城、山湖映城、七溪绕城’的城市山水格局。”张鑑介绍。

常熟严格控制古城内建筑体量及高度,严格控制视线通廊,保持了整个历史城区平缓的天际轮廓线。此外还实施了清水活水工程,有计划地逐步打通琴川河南北部的断头河,使之与护城河连通,逐渐再现“一琴七弦”的独特景观。通过建设沿护城河的环城通廊慢行步道,加强水与城、与山的联系,凸显“山、水、城”一体的空间景观特色。

修筑虞山登山道、环山环湖慢行道,在沿虞山的北门大街、书院街先后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标志性景观节点,在琴川河沿线打造滨水公共空间……常熟将自然、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组织并融入环山滨水的公共活动体系当中,使城市发展、市民生活与山水保护、历史延续相协调,形成山水相拥、富有历史内涵和时代文化活力的城市特色空间。

童心 高峰

2016年8月29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