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张家港:重开河道,清了小城河

29.06.2016  11:33
 

小城河位于张家港市区步行街南侧,东起谷渎港、西至港城大道,全长2233米,原河道平均宽度约12米,承担着老城区的排水及循环功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城区改造时,由于当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尚未到位等原因,该市在河道上建造商住楼对其进行覆盖。由于暗河长期无法清淤、沿河雨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等原因,造成排水不畅、沼气聚集,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步行街区域的环境卫生及居民生活、生产安全。

2009年初,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总投资约20亿元,规划用地约为0.98平方公里,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景观组织、功能融合、环境整治和空间塑造,整体提升小城河区域的空间品质及文化内涵。改造工程分三期实施,于2010年4月开工,2013年1月底完工。

恢复和治理小城河水系是改造工程的重点。行动前,张家港对改造区域进行了前瞻性的通盘考虑,将河流的环境承载能力、流域范围内的人口和工商业容纳量、现有基础设施具备的服务能力等问题进行量化估算,提前规划居住、工商业以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布局,并留出相应裕量,既避免了“边污染边治理”的高成本发展模式,又提前优化了区域发展。

在治理水体污染方面,张家港市尽量采用顶管施工方式,在不破坏小城河两侧现有绿化和建筑物、减小对交通影响的基础上,将沿线污水纳入新建污水管网后进入污水泵站送往污水处理厂。同时采用改装后的小型水上吸泥船作业方案,在不超出河水水位的情况下对河底进行清淤,既不对原有挡墙构成影响,又保证了施工和居民出行安全。小城河水系恢复完成后,相关部门还加大了河道换水频率,提高了水体的循环能力。

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不仅恢复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功能,还优化了步行街区域的交通组织、购物环境,实现了小城河亲水文化长廊与步行街繁华商业区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小城河“城市客厅”形象。

高峰 童心

2016年6月27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