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南京:控污引水,美了秦淮河

29.06.2016  11:33
 

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凭借其极为深厚的人文历史背景享誉世界。但在时代的发展中,秦淮河水运功能逐渐弱化,两岸随之衰败,沿线排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污水直接排入河内,水体污染严重,黑臭明显,人居环境逐步恶化。

2002年4月,南京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启动实施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建设“流动的河、美丽的河、宜居的河、繁华的河”为目标,对秦淮河实施“安居、水利、环保、文化、景观”五大工程。

据了解,秦淮河整治工程全长34公里,总投资约66亿元,分为两期进行。“为完善沿线地区的污水处理系统,遏止城市污水进入秦淮河水体,我们截流了沿线污水,铺设污水截流管道25公里,新建了3座污水提升泵站,改造3座雨污水泵站,日收集污水约16万吨,分别疏向三个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旱季污水不下河的治理目标。与此同时还实施了引水调水工程,用‘六闸联动’和‘分时调水’的方式对河水进行调度,使得秦淮河流淌起来,真正实现碧水长流。”南京市水务局水环境建设处处长竺兴宏介绍。

秦淮河整治前,很多居民不敢开窗,沿河的房子都是背水而建。现在,秦淮河水变清了,景色变美了,我每天带着小孙女在河边散步、游玩。”在河边居住了半个世纪的曾庆玉老人说。

如今的外秦淮河,绿柳依依,碧波荡漾,重现了“桨声灯影,梦里秦淮”的胜景。秦淮河黑臭水体整治,不仅生动展现了城市污水处理的成效,还从全面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环境设施建设、塑造沿河文化景观、复兴两岸城市功能等方面出发,使秦淮河成为联系新老城区的纽带和展示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与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场所,促进了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该工程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成为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教科书”。

如今,秦淮河整治效应已在南京“放大”、“提升”。2016年,南京市政府把《南京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今年市政府1号文件下发,提出到2017年,城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同年,南京还印发了《全市黑臭河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今年将完成36条重点黑臭河道整治任务。目前,各区都已立下军令状,调集精兵强将,加强组织、加大投入,全力推进整治工作,南京已进入“黑臭水体治理年”。

童心

2016年6月27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