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不褪色的展会 不落幕的精彩

01.06.2016  23:07
 

——访江苏省园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住房城乡建设厅巡视员王翔

 

迄今为止,江苏省园博会已经举办了9届,就像9个里程碑,记录了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对科学理念和当代艺术表现的探索和发展。如今,园博会不仅是当代园林艺术理念的实践区,也是园林绿化建设新技术运用的“前沿阵地”,更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成为城市活力的助推器,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敢创新

园博会是一个舞台,展示园林新理念、绿化新思路、园艺新技术

记者:江苏省园博会有哪些特色,它的举办对全省园林园艺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

王翔:坚持创新是江苏省园博会的主要特色,也是其生命力所在。这些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交流、示范、探索、创新”的办会宗旨,把创新放在第一位,通过园博会的交流展示,引领全省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从第三届园博会起,省园博会结合举办城市条件,按照城市规划建园,每届园博会突出一个主题,创新理念、创新设计、创新建设,探索尝试园林绿化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例如,第四届园博会“蓝天碧水·吴韵楚风”探索园林元素与地域文化融合,展示江苏园林特色,13个城市市长发表“绿色城市宣言”,倡导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宜人家园;第五届园博会“山水神韵·江海风”依托南通市狼山风景区滨江风貌,梳理山水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建设一座城市郊野公园;第六届园博会“水韵绿城·印象苏中” 以生态园林为主题,倡导资源节约,以乡土树种、自衍花卉为主,建设了第一座乡土植物园,展示一批节约型生态型绿化建设范例;第八届园博会“水韵·芳洲·新园林”重点探索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展示了一批湿地公园景观和建设技术;第九届园博会“水墨江南·园林生活”,探索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以写意手法将现代造园艺术与传统园林元素结合,展示新江南园林建设模式,同时大胆运用海绵技术,着力体现了生态节约、环保低碳理念,构建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海绵公园。

在博览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统一规划设计,按照主题对各参展城市实行“命题作文”,要求创新创作,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反映我省近年来园林园艺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绿色科技水平。园博会后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新成果。

目前,两年一届的园博会已成为传播新理念、探索新思路,交流与创新园艺技术、推广科研成果、展示发展成就的新舞台,反映并体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创新思维和发展趋势,成为现代园林园艺科技推广的示范地。园博会不仅记载了江苏园林园艺的发展轨迹,更总结了现代园林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提升全省园林园艺水平、引领全省园林园艺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计长远

园博会是一针催化剂,促进园林行业水平提高,推动人居环境改善

记者:博览园建设对江苏省园林绿化和人居环境改善又有哪些推动?

王翔:园博会的实践对江苏园林艺术整体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它有力推进了园林园艺新技术的转化运用,为行业绿色科技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了全省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长足发展,绿地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园林绿化各项指标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至2014年底,全省城市(县城)绿地面积新增448.31平方公里;公园绿地面积新增108.69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公园个数531个;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42.37%和39.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99平方米。截止到“十二五”期末,江苏已拥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个、国家园林城市21个、国家园林县城5个、国家园林城镇13个,以及省级园林城市(县城)15个,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市省辖市全覆盖的省份。这其中园博会功不可没。

二是带动了全省园林园艺建设水平的提高。园博会的示范作用普及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培养了队伍,交流了经验,有效促进了全省园林绿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使得一些原先基础较差的苏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节约型、生态型建设技术得到普遍运用,城市绿化景观生态效应明显改善。在园博会的带动下,我省先后建设了一批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生态公园、植物园,丰富了城市园林绿化类型,展示了较高水平。目前,我省已有国家重点公园18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6个。园博会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着园林行业科学发展,本届园博会全面展示了海绵绿地技术应用,可以预计将对我省海绵公园建设改造发挥积极推广作用。

三是给举办城市留下了精美的公园绿地。每届园博会对完善当地人居环境建设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园博会选址结合城市规划,作为永久性公园保留。据统计,历届园博会为举办城市留下了总规模达6.86平方公里的大型绿地公园,带动着各地园林绿地面积的持续增加,给当地群众休闲运动、旅游活动增加了新的绿色空间。同时,园博会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举办城市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可以说,园博会对当地区域的环境优化、城市景观风貌及空间品质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新的城市绿色地标,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也给当地发展旅游增加了新的资源条件。

四是传播了绿色健康的园林生活理念。园博会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在给予人民美好享受的同时,更引导激发了全社会对和谐人居环境的关注和追求。第八届园博会尝试了居民庭院绿化展,第九届园博会完整地保留了自然村落,走进农户进行庭院绿化创作,并专题开展了阳台绿化装饰展示和室内绿化装饰展示,贴近群众生活,鼓励百姓关注、参与自身居住环境的美化改善;园博会还增设了盆景、插花、花卉花艺专题展,宣传普及家庭园艺知识,提高了社会对生态绿化的认知度。可以说,每一届园博会都是一次生动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宣传,对树立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起到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近日,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要求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我省风景园林工作水平,促进“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交相辉映,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举办江苏省园博会正是我们为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的具体生动实践。

见效应

园博会是一种模式,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通盘考虑,以最大效益带动城市区域发展

记者:园博会给各城市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红利呢?

王翔:园博会已成为江苏省持续举办的省级五大展会之一,展会已成为举办城市的一大盛会。第九届园博会展期一个月,接待省内外游客136万多人次,对发展旅游经济、提升城市知名度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在实践中也逐步形成了举办一个展会、拉动一个区域发展、提升一个城市品质、带动一方经济的“园博效应”。

园博会给一个区域带来的关联性联动,关键在于 “博览园”作为永久性公园绿地保留下来,并且持续地发挥其结构性效应。第九届省园博会举办地苏州市吴中区借助此次契机脱颖而出,把苏州太湖这张名片打了出去,同时通过博览园这一核心地带把吴中东山、西山等6个风景名胜区有机地连接起来,整合、扩大旅游资源。以长三角游客作为长久的旅游休闲最大目标服务人群,推进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园博会的举办,不但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水平,也带来当地交通组织、配套服务等设施上的跟进。目前,吴中区已经规划设计了后续利用方案,未来将有现代农业观光、园艺疗养产业社区、庭院式分时度假酒店、乡村旅游中心等多种旅游产业配套,形成新的不断增长的旅游目的地。

其实,各地政府在博览园的建设中不断创新开发模式,实现了对城市整体经济、社会、环境的通盘考虑,不以单体的建园为目的,而是最大效益地带动城市区域的发展,实现对整体城市的开发建设。淮安举办的第四届园博会,当地政府以办会为契机,对新城区内原有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城市低洼废弃地有机整合,通过园林绿化建设 “催化”了城市棕地的重生,在新城中心“”出一片新的绿洲,实现了新城区环境品质的提升,周边土地大幅升值,成功带动了新城区的发展。镇江扬中市举办的第八届园博会,将主城区、开发区连成一个整体,从城市功能完善提升上实现了“产城融合”,促进了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完善,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博览园的建设使与园林相关的花卉产业、园林设计、设施设备等配套产业实现了客观的增长,江苏花卉苗木基地和园林绿化建设队伍规模、品质为全国之最,成为最有生气的朝阳产业。同时,园林艺术景观资源及其游赏价值,成为激活周边景观资源利用和旅游服务业发展的要素。以宿迁为例,该市2011年承办第七届园博会,当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业收入达到15.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5倍。

园博会正以一“”带动全城,发生“蝴蝶效应”。作为高品质公园绿地的存在,博览园周边环境,对城市各个要素的互动激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城市一个新的活跃点。

童心

2016年5月30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