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实施导师制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06.11.2014  12:08

  近年来,江南大学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选择性精英教育”,选拔优秀生源成立至善学院,并配备“特聘指导教师”,给予学生以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等全方位帮助。
  “重立德”,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从全校专业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老师中精心选聘,共设置了课程导师、科创导师、社会导师与人生导师“四类导师”,强化对学生品德修养、领袖素质等共同核心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目前,全校已形成包含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及知名教授在内的人生导师队伍。其中,人生导师与至善学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既关心学生的学习科研,也关心其思想进步。无论是基于非专业的指点(理想漫谈、主题沙龙、计划制定等),还是基于专业的指导(专业学习、科研创新、考研辅导等),人生导师始终通过言传身教将立德树人贯穿在人才培养之中。与此同时,人生导师还注重在利用自身的奋斗经历或海外留学经历,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成长成才出谋划策,树立表率。
  “促交流”,导师工作的突破口。为深化师生交流,学校推出了系列新的举措。推出“师生午餐交流会”制度。人生导师每学期可与所带至善生在校咖啡厅免费共进一次午餐,借助宽松良好的用餐机会进行交流和各类指导。实施“指导任务书”和月查制度。学校通过指导任务书-月查制度-期末考评的方式加大对师生联系的考核。在此基础上,制定“指导任务书”考核制度,督促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接受导师的指导。推进导师参与至善各项活动。通过举办“特聘指导教师学术沙龙”、邀请特聘指导教师参与“模拟学术论坛”等方式促进师生交流。
  “搭平台”,导师工作的主支撑。学校积极动员学生主动联系老师,也努力争取政策、资源来搭建平台为深入交流提供有力支撑。设立“导师工作基金”,鼓励导师指导至善生开展科研创新。邀请指导国家“大创”项目,积极邀请导师担任其学院所获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老师。仅2014年就有13位人生导师指导的项目成功获批5个国家级“大创”项目。支持导师参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企划和教改工作。学校鼓励人生导师申报与拔尖创新人才相关的各类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并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努力开拓至善生对外交流的项目和渠道,邀请人生导师参与学生的对外交流及实习实践活动,为导师工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强服务”,导师工作的有力保障。服务导师即是服务人才培养,学校高度重视导师们的意见反馈和个性需求,采取系列举措加强沟通联系。通过不定期召开导师工作研讨会、个别走访、电话邮件回访等方式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交流。及时响应,对导师在工作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重视导师们提出的有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各项建议,虚心听取各类意见并努力在工作中改进,对于每一位导师个性化的需求,在能力范围之内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