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调查报告

16.02.2015  19: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好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我省从2013年起在全省组织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并于2014年初确定30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县,集中力量推动试点地区在健全管理队伍、优化资源配置、丰富阅读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率先实践、探索创新、形成特色,有力促进了全省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为全面了解30个试点地区农家书屋基本情况,2014年7月至8月,我局委托共青团江苏省委、省社会科学院,对30个试点县的全部农家书屋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目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实情,为深入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提供第一手资料。团省委组织全省34个高校、850名学生,利用暑期对试点地区农家书屋逐个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省社科院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合各高校调查小结及部分大学生调查员调查记录,形成了第一手调查数据(各项调查数据的时间截点为2014年7月20日)。现根据30个试点地区全面普查情况,结合全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试点地区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本次试点地区共有30个试点县(市、区),涉及42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6505个农家书屋(含涉农社区书屋、自然村书屋)。30个试点地区分别为:(1)苏南:南京市江宁区、浦口区,无锡市新区、宜兴市、惠山区,苏州市吴江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常州市溧阳市,镇江句容市、扬中市等11个县(市、区);(2)苏中:南通市海门市、如皋市,扬州市邗江区、宝应县,泰州市姜堰区、兴化市,泰兴市等7个县(市、区);(3)苏北:徐州市邳州市、新沂市,连云港市连云区、赣榆县,淮安市盱眙县、洪泽县,盐城市盐都区、大丰市、射阳县,宿迁市宿豫区、泗阳县,沭阳县等12个县(市、区)。

              (一)书屋面积情况:试点地区所有书屋平均面积为48平方米,面积众数为30平方米,有6.3%超350多家书屋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有5.2%的书屋面积不达标(不足20平方米)。平均面积最大的是张家港,达到106平方米,宝应、赣榆、大丰的平均面积相对较小,低于30平方米。

              (二)出版物情况:现有图书1347万多册、报刊78281种、音像制品35万多件,平均每个书屋拥有图书2208册、报刊13种、音像制品68件。2013年以来平均新增图书548册,其中平均自购177册。藏书量超过10000册的有136家,张家港的南丰镇农家书屋拥有图书40000册,全省最多。平均现有图书排前三的是无锡新区、宜兴、张家港,不达标的仅有洪泽(少于1500册)。图书来源以上级配发为主,种类以文化类、科技类、生活类三类图书居多。

              (三)拥有电脑、空调情况:拥有电脑10767台,有62.8%农家书屋配有电脑,有电脑的农家书屋平均配有2.8台,其中88.5%的书屋能够上网,电脑来源以上级配发为主。无锡新区、张家港、常熟、惠山、吴江、海门农家书屋拥有电脑的比例超过90%。拥有1476台空调,23.1%的农家书屋装有空调,书屋拥有空调比例超过50%的有无锡新区、张家港、浦口、邗江,沭阳、新沂有空调书屋的比例不足10%。

              (四)管理员队伍情况:所有农家书屋均配备管理员,以村干部兼职为主,专职管理员仅有488人。绝大多数管理员没有补贴,仅有644名可以拿到相关补贴,有补贴比例最高的是如皋,为68.5%,其次是张家港为45.2%,江宁、无锡新区有补贴比例分别为32.4%和34.5%,其他地区有补贴比例都很低。2013年以来有4306名参加过有关培训,七成管理员接受过工作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稳定性较高,97.2%不常换人。59.9%的书屋管理员认为农家书屋很有用,38.0%的人认为作用一般。

              (五)农家书屋开放情况:有55.1%的农家书屋天天开放(注:总局要求每周开放5天,每天不少于4小时)。天天开放比例超过80%的有张家港、无锡新区、泗阳、如皋、溧阳。85.1%的农家书屋悬挂统一的标牌,70%的农家书屋有标明开放时间,扬州有98.2%的书屋标有开放时间,而连云港仅有29.2%的书屋标有具体开放时间。

              (六)书屋服务状况:农家书屋需要服务的平均人口为3375人,有100个村人口超过1万,农家书屋需要服务的人口偏多。每个书屋平均每天有1人借出图书1.6册,全年平均借出图书584册次。平均借阅人次最高的是张家港为1167人次,平均每月167人次,平均每天6人次。进农家书屋阅读人次与办理借阅手续人次的比例为3:1,农家书屋每年实际接待人数平均超过1200人次。退休老人和中小学生是农家书屋的阅读主体。

              (七)通借通还情况:苏南有近半数的农家书屋已纳入统一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与上级图书馆通借通还。苏州做得最好,实现的比例达到75%;常州、无锡、南京、南通四个市属于第二方阵,实现通借通还的比例在30%上下。乡镇内农家书屋之间实现图书流转的比例苏南达43.1%。其他地区农家书屋与乡镇、县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以及本乡镇书屋之间实现图书流转的比例均比较低。

              (八)读书组织与活动情况:82.6%的村没有读书组织,有读书组织比例较高的地区是张家港,达73.6%;其次是如皋,达55.2%。2014年上半年有31.6%的农家书屋开展了读书活动,有读书活动比例较高的是无锡新区89.7%、苏州张家港市88%、南通如皋75.9%,其他地区有读书活动的比例都比较低。平时借阅最多的图书种类是科技类、生活类、少儿类图书,最希望配送的图书依次是科技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政经类。

              二、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情况

              2014年,全省农家书屋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阅读服务体系为目标,以落实《关于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的意见》为主线,坚持协同推进、示范引领、项目带动、规范管理,集中开展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各试点地区立足实际、探索创新,率先实践、形成特色,为全面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作出了贡献。

              (一)加强总体统筹,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把加强顶层设计与狠抓工作落实结合起来,一着不让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合理规划试点。省局及时印发《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办法》,把提升工程五大任务实化为9项试点内容,在各地自愿申报、集中推荐基础上,确定江宁区等30个县(市、区)作为省级试点地区。建立工作创新预申报制度,各试点县(市、区)根据已有工作基础,申报试点工作拟重点突破的目标任务,集中力量推进工作创新。二是推动重点突破。全省围绕图书更新流转、开展阅读活动、加强队伍建设三项任务,集中力量推动试点工作取得突破。6月中旬在姜堰区召开座谈会,着重部署推动农家书屋接入县乡图书馆总分馆体系;8月下旬在盐都区举办第四届江苏农民读书节启动活动,着重部署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农民阅读活动;12月下旬在吴江召开提升工程推进会,宣传推介部分试点地区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三是强化保障激励。适度调整农家书屋工作政策,将出版物补充更新、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员培训、星级农家书屋和优秀管理员评选等各项资源优先向试点地区集中,并根据各地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创新项目完成情况,对试点地区进行分类奖补,有效调动了各地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开展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示范县、先进县评选,16个试点地区分获荣誉及奖补。

              (二)优化资源配置,图书更新流转步伐加快。着眼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阅读资源,加强出版物补充更新、图书通借通还和数字书屋建设工作,农家书屋阅读资源总量稳定增长、图书流转体系初见雏形。一是集中采购配备图书。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试点地区5000个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省局组织相关地区农家书屋负责人参加第四届江苏书展,根据本地需求现场采购图书,并由供应方统一免费加贴分类编目标识。各地重视加大农家书屋购书投入,试点地区所有书屋去年以来平均增加图书548册,平均拥有图书达2208册。二是着力推进通借通还。主动推动农家书屋接入县乡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打通管理体制障碍,加快通借通还进程,盘活放大图书资源,提高书屋吸引力利用率。不少试点地区坚持县乡村三级一起规划建设总分馆体系,农家书屋通借通还覆盖率迅速提升。苏州三个试点地区张家港、吴江、常熟的总覆盖面已达75%,江宁、如皋、姜堰、大丰等地以及海安、靖江等非试点地区都在加速推进,展现出竞相发展的好势头。三是推进数字书屋建设。基本完成新建3000个数字农家书屋的任务,转移支付试点地区的农家书屋今年全部配上电脑。截至7月,全部试点地区中约63%的书屋拥有电脑,平均2.8台,近九成能上网。其中苏南为80%,平均5台;苏中为70%,平均2台;苏北为52%,平均1台。全省为2000个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的书屋安装了WIFI,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

              (三)加强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各试点地区抓住管理员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推动农家书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一是积极破解管理员待遇难题。部分试点地区积极主动争取,在解决管理员待遇问题上找到了有效办法。如皋市由市政府下发文件,明确由乡镇财政支出,对每个农家书屋管理员给予每月200元的补助;南京市浦口区探索在部分村(社区)设立文化管理员,每月给予200元左右补贴;射阳县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员考核,按优秀、良好、合格三个层次给予不同奖补;邳州市从省文化建设奖补资金中安排对每位书屋管理员一年600元左右补助;张家港市、无锡新区等地大部分管理员都享有较高的财政补贴。二是协同共建协管员队伍。各地关工委组织得力“五老”干部支援农家书屋,重点推动地点邻近的书屋与辅导站共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海门市229个农家书屋均配有协管员,每半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盱眙县以“两办”名义下发文件推动协同共建工作;泗阳县每个书屋配1至2名协管员,建成了350余名的协管员队伍。三是加强阅读推广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省局会同省教育厅、省语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阅读指导活动的意见》。张家港市以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文化志愿者和网格文化员为主体,在各乡镇建立阅读推广人队伍,登记入册、参加培训、持证上岗,协管农家书屋;泗阳县19个乡镇建立了以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阅读指导工作队伍,招募农家书屋志愿者1500余人;盐都区全面推进文明单位与农家书屋结对共建,组建了200多人的全民阅读服务注册志愿者队伍。全省按计划培训3000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和阅读推广人,占七成的管理员近两年参加过相关培训。

              (四)丰富阅读活动,书屋吸引力不断增强。发挥大型阅读活动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农家书屋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农民参与,成为农村促进全民阅读的主阵地。一是开展“全民阅读手拉手·春风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走进农家书屋等基层阅读阵地,集中举办阅读惠民送温暖、阅读推广示范引领、阅读服务结对共建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各地组织农家书屋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展演、农村党员干部冬训读书、农民科技致富培训、数字阅读新体验等示范阅读活动,书屋吸引力显著增强。二是举办第四届江苏农民读书节。先后组织开展协同共建农家书屋系列活动、“农民喜爱的书”评选和“三农”出版物联展、大学生志愿者农家书屋调查活动、农家书屋暑期少年儿童阅读、“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和“美丽乡村美在阅读”摄影大赛、农民读书明星评选推介等六大项活动。其中“我的书屋我的梦”收到近500篇征文,在总局评选中的获奖人次居全国前列。三是贴近农民需求举办特色活动。各地依托农家书屋阵地,举办讲座、论坛、培训、琴棋书画、文艺表演、艺术展示等文化活动,举办国防、法制、科技、环保、思想道德、食品安全、卫生保健等知识讲座,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分类组织老年人文化娱乐、中小学生校外辅导、返乡务工人员学习培训活动,形成了一批叫得响的“草根”阅读品牌,基层农家书屋显示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随着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全省非试点地区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也迈出了新的步伐,试点工作的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全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呈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成为农村全民阅读工作的主要抓手。

              三、当前农家书屋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建在农村最基层也是最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推动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社会文化发展、全省文明程度提升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江苏农家书屋建设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农家书屋已成为我省文化资源下沉的有效载体、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型“学校”、了解致富信息的便捷窗口、农民创业致富的“加油站”。特别是一年来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得到了总局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的新要求,我省农家书屋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

              (一)农家书屋内容吸引力不强。一是图书配置缺乏针对性。从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看,目前农村书屋的图书配置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实际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农村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而且大部分书屋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调查显示,现有图书较多的文化类占21.8%、科技类占19.3%、生活类占17.3%,而借阅最多的分别是科技类占39.5%、生活类占21.4%、少儿类占16.2%,从数据来看也不怎么匹配。二是图书更新比较慢。苏北地区农家书屋的图书以省配为主体,更新速度相对较快,而苏南地区及苏中非财政转移支付地区主要靠地方更新,图书普遍比较陈旧。不少地方完成了书屋建设的硬任务,对于加强管理、图书更新重视不够,缺少资金投入,导致全省农家书屋图书总体上更新较慢,旧书、无用的书比较多。三是阅读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数量总体达标。而音像类、报刊类产品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配置难度较大,落实比例较低。配置结构存在重图书,轻音像、报刊的倾向,本次调查显示,音像、报刊种类平均数没有达到有关要求(音像类由于播放形式落后、纸质报刊类由于保管难,将通过数字书屋建设满足读者阅读需求)。而农村居民对报纸、期刊更加“情有独钟”,尤其欢迎时政新闻类、实用技术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

              (二)农家书屋运行管理有待提升。首先是农家书屋开放时间难以保证。书屋管理员兼职比例高达92%,其中村干部兼职的占72.3%。村干部因为村里事务繁杂,由他们兼职管理员客观上无法保证书屋正常开放。此外,也有少数管理员担心图书丢失或因家里忙,干脆把书屋锁起来,不让村民借阅或阅读,只有上级来检查时才象征性的开放。其次是管理人员大多无报酬,工作难尽心。调查显示,近90%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没有补贴,即使有补贴的,平均一年补贴不到2000元,最少的一年补贴只有200元。这势必造成书屋服务难规范、开放管理难尽心。部分农家书屋没有严格执行借书手续,借后不还的现象较普遍,往往碍于面子,图书借出后不还也没人追要,存在图书流失问题。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农家书屋存在图书散失现象。

              (三)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农家书屋建设时,县(市、区)新闻出版局是责任主体,村(居)负责提供用房。建好后按理应该由村居负责管理、维护开放,但在实际工作中,责任难明确,乡镇党委政府、村(居)两委责任如何确定没有明确规定。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有些镇、村干部对农家书屋重视不够,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图书不编号、不登记造册,常年放在书柜里不对外借阅。县(市、区)文化新闻出版部门更无足够人力、物力对各村的农家书屋进行直接而有效的管理。由于责任不明,体制不顺,致使部分农家书屋管理不顺。

              (四)利用率有待提高。整体上看,农家书屋的借阅率不高,少数书屋无人阅读或借阅图书。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农民没有阅读习惯,闲暇时间大都通过聊天、打牌、看电视打发,很少能想到去农家书屋看书。二是农村中青年多数外出打工和求学,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孩子,老人文化程度有限,孩子平时上学没有时间,也就造成了农家书屋读者不多。三是农家书屋开放不正常也造成了村民对书屋敬而远之,认为这也是个供上级检查的摆设。四是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对读书的冲击,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对书本阅读的冲击很大。五是音像制品的使用缺少相应设备,不少书屋无法放映。

              (五)发展不平衡。江苏农家书屋建设投入大、速度快、质量好,但发展还不平衡,从三个区域的总体情况看,苏南好于苏中,苏中好于苏北。建设较好的农家书屋均悬挂统一的农家书屋标牌,多配置空调、电脑、电视等,藏书数量大、种类多,实现通借通还,可与县(市、区)图书总馆和乡镇(社区)分馆共享图书资源,有的还配备流动图书车,保证书籍正常流转。情况较差的书屋硬件条件不达标,有桌没椅,灰尘太多没有打扫,派发的书柜质量太差,甚至无法打开,书籍种类少、数量少,管理也较差,不少地方有图书散失现象。

              (六)布点不尽合理。农家书屋原则上是建在行政村,由于近年来江苏村庄合并力度较大,使行政村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农家书屋服务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给居民到书屋读书带来很大的不便。问卷调查数据表明,被调查的农家书屋服务的平均人口为3375人,有100个村人口超过1万,由于农村居民一般居住较为分散,一个农家书屋服务的人口偏多。

              四、提升农家书屋建管用水平的建议

              在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江苏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并开展试点工作,对提升全省农家书屋建管用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调查中各地普遍反映力度很大、效果明显。根据调查反映的情况,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更加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顺管理体制。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建在农村最基层也是最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是农家书屋工程的责任主体,负责农家书屋工程资金筹措、基础设施建设、出版物采购配送和检查验收等日常监管。但由于新闻出版部门在乡镇、村没有相应的机构和职能,不可避免出现气血不畅的问题。要抓住中央和省里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契机,进一步理顺农家书屋工程的管理体制,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农家书屋为核心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明确乡村两级管理农家书屋的直接责任主体,将农家书屋管理运行情况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同时明确县乡图书馆对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职责,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特别是统一考核,使农家书屋成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核心阵地。

              (二)落实资金保障。一是确立财政投入制度化渠道。农家书屋是公益性文化工程,应将其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各级财政保证相应投入的责任。现有省农家书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书屋配备更新图书,建议将支持重点逐步转移到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建立图书通借通还体系上来。二是动员鼓励社会捐助。建立社会捐助平台,使社会力量在政府的引导下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拓宽农家书屋工程的发展渠道。可通过冠名捐助、结对帮扶等形式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三是试点建立农家书屋发展基金。新闻出版总署为推动农家书屋工程的规模化实施和持续性发展,设立了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省、市、县也可设立发展基金,扩大融资规模,统筹使用,促进地方农家书屋均衡发展。

              (三)加强管理队伍。一是力争让每个书屋都配备专职管理员。利用当前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契机,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专职文化管理员管理农家书屋。同时因地制宜聘用具有文化热情和底蕴的退休老师、干部、职工等来专职负责管理农家书屋,明确职责,结合实际情况给予补贴,补贴经费由县级农家书屋发展基金统筹解决,也可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书屋管理员一定的物质奖励。二是实行志愿者协助管理制度。在周末招募学生志愿者进村协助进行书籍分类、电脑知识普及培训、阅读指导等,既增加书屋人气,也帮助提升书屋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书屋管理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帮助书屋管理员掌握图书分类、编码等基本技能,掌握电脑使用以及图书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

              (四)加快资源整合。农家书屋图书等资源配置,决定着书屋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必须要高度重视内容更新问题。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阅读、网络化管理,与县、镇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利用各市(县)区图书馆的技术及设备优势,构建区、镇、村三级网上图书借还系统,盘活和共享图书资源。加强各村书屋之间的交流,定期更新部分新书刊。农家书屋配置图书等出版物要更具针对性,真正针对农民需求进行选配。探索根据书屋服务人口数量确定图书配备基数,适当调整图书资料种类的配置比例,增加科技类、生活类、少儿类图书份额。推动数字农家书屋建设,2020年全部建成互联互通的数字书屋,解决好出版物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满足人们对期刊、电子音像阅读的需求,实现数字化阅读。

              (五)大力开展活动。如何让书屋门常开、人常在,吸引农民走进书屋、用好书屋,是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要以活动集聚人气,真正让书屋“动起来”,评比奖励书屋更加注重活动开展情况,鼓励书屋定期开展养生保健、文明礼仪、科技文化、农业法律知识普及等讲座。支持书屋开展地方特色文化展演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农民开展各类民俗文化、特色文化展示展演活动。要依托书屋加强阅读宣传,培育农村阅读文化;依托书屋发展阅读组织,开展阅读活动。要延伸书屋概念,支持书屋建到自然村,服务延伸到工厂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与当地书店、学校、校外辅导站、留守儿童之家、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村文化活动室等组织进行协作共建,使书屋平台承载起更多的文化功能。

              2015年,我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将继续贯彻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在2014年主要选择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向省辖市和乡镇延伸,确定3个省辖市、30个县(市、区)、100个乡镇作为省级试点地区,构建多层次试点的工作格局。继续紧扣推进通借通还、推进管理队伍建设、推动开展阅读活动三大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把开展农家书屋工作的各项资源向试点地区集中和倾斜,开展农家书屋专项课题研究,每年打造一批成功做法、典型经验、理论成果。办好江苏农民读书节等农民阅读活动,依托书展发展亲子读书会、老年读书会等读书组织,支持有条件的社会自助读书组织发展社区书屋,并将其纳入农家书屋管理范畴。强化宣传意识,争取各方支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营造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