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实施八大计划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工程

04.02.2016  16:36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江阴市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快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企业为主体、产业为方向、人才为支撑、制度为保障”的工作导向,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大力实施重点科技研发计划,进一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实施重点科技研发计划专项,超前布局石墨烯、碳纤维、机器人、膜材料、物联网与云计算、微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若干重点产业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组建一批全国性、全省性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研发突破一批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支撑形成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战略性产品和先导性产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推广“科技+人才+资本”的合作模式,引导、鼓励和组织传统产业的一批老的领军企业积极嫁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技术成果和创业成果,合作发展一批新兴产业的新科技领军企业。不断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链式孵化机制,促进新科技领军企业裂变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若干个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完整的产业链,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016年重点培育机器人、膜材料、智能电网、石墨烯、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
  二、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集成推进一批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专利、标准、品牌“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在冶金建材、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步伐,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加快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本地软件企业加强协作,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步伐,重点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加快形成一批智能产品、智能设备和智能工厂。积极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大力推动高技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相融合,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总营销、总运营服务,大力推广江阴“装备制造+服务”、“终端产品+服务”等模式的发展,积极培育制造服务新业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高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2016年重点培育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特种船舶及海工装备、高端机械装备及智能制造、节能环保装备、高效新能源发电及系统集成等5个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42%。
  三、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引导计划,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为梯队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深入推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瞄准世界一流水平,遴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采取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产学研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国家科技合作等方式,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加快抢占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高端,增强核心竞争力,造就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影响行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依托中德技术转移中心、中瑞创新中心、硅谷创新中心和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加快企业创新国际化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集聚要素,加快培育一批国内有地位、世界有影响的千亿级企业集团和本土跨国公司。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采取科技信贷、股权投资、中小企业产业扶持基金、知识产权质押、扶持“新三板”上市等方式,精准施策,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属于行业“单打冠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好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抓住高新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更新的机遇,加大高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面广量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企业。2016年力争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50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0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科技型上市企业10家。
  四、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强分类指导,合理布局资源,着力完善以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创新型社区——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一要突出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高水平建设江阴滨江科技城,打造创新核心区,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区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全市各镇街、园区的科技创新,构建整体创新优势。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特色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要突出构建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按照“一区(园)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布局要求,分区域、分领域建立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专业化的众创空间,组织科技创业大赛,大力支持众创众包众筹众扶。按照“一镇(街)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要求,加快搭建乡镇公共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创新型乡镇建设,提升镇(街)工业集中区建设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惠民工程,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转移中心、校企产学研合作联盟、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要突出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层次。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每月组织一次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绩效。鼓励企业设立或并购境外研发机构,就地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2016年,力争新增省级科技产业园1个,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众创空间3-5家、院士工作站5家,校企产学研合作联盟10个,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培育创新型乡镇1-2家,农村科技服务超市3家。
  五、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推进计划,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体系。一要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壮大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完善专利资助政策,重点资助和奖励优秀发明专利、国际(PCT)专利,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二要着力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能力。大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省绩效评价工作和国标认证。积极培育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示范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以专利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广以专利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险。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促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要着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推进专利执法巡回审理庭建设,完善市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推进知识产权维权预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和预警研究,鼓励企业、行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联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和维权援助机制。2016年,力争专利申请量超1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超4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国际PCT专利申请达20件。
  六、大力实施“人才强企”计划,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人才高地建设。要继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打造“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高地。一是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落实各项人才扶持政策,支持企业以创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引进诺奖得主、“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省“双创”人才等高端科技人才。鼓励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尤其是江阴籍的领军型人才,支持其创办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开展海外博士江阴行、两院院士江阴行、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等活动,以兼职兼薪、特聘顾问、成果转化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澄开展人才智力服务。2016年力争引进院士5名。二是深入实施本土实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支持企业为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壮大企业实用人才队伍。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训工程,对企业家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再提升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科技企业家队伍。
  七、大力实施“双创”助推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大众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有效整合政策、项目、金融等各类创新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集成大众支持创新创业,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加大力度推进落实科技政策。强化各级各类科技政策的落实与兑现,重点做好高新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和知识产权规划纲要,完善本级产业扶持政策。放大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加快形成相互衔接、覆盖科技创新创业全过程、有利于科技资源集约利用的科技政策体系。二是加大力度争取科技计划项目。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储备库,加强对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争取和后续跟踪管理,切实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2016年力争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超300项。三是加大力度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发挥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的作用,扩大科技信贷投放,大力支持科技创业和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运作模式,进一步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加快推动科技成长型企业跨越发展。2016年力争股权投资总额超3000万元,科技信贷规模超3亿元。四是加大力度完善科技体制机制。积极实施市级财政科技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及时制订出台各类计划项目的实施细则和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前期资助和后补助相结合的引导型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财政科技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加快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八、大力实施服务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自身建设。在全市科技系统组织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自身建设,增强科技干部的创新意识、担当意识和自律意识,努力建设风清气正、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科技管理队伍。一是创新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创造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创新学习平台,完善学习制度,形成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良好模式。采用集中学习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书记讲党课、科室讲业务、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法”等学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交流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在新常态下创新思维、攻坚克难的能力。二是创新推进作风效能建设,着力提升科技队伍的战斗力。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作风建设一系列部署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整改工作,促进正风肃纪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科技“三服务”长效机制,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每名科技干部力争每年服务企业100家次,每个镇(街)、园区和每个科室及下属单位每年完成一项科技条线有影响力的特色亮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机制,以考核促创新,以考核抓落实,努力形成层层负责、一抓到底、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三是创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深入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科技系统“六项承诺”和“八个严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完善责任清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继续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抓住正反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来源:江阴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