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书记”一心为民谋福祉

11.08.2015  10:05

  “实干书记”一心为民谋福祉

  ——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泰州高港区委书记王建

  

  践行“三严三实

  为党旗增光添彩

  “我们受组织委派到一个地方工作,既是为自己担负的历史责任而干,更是为人民群众的福祉而干!”这是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书记王建到高港履职近8年来一直信守的诺言。8年来,作为一个脱胎于两个县域农村结合部、资源总量仅占泰州5%的新城区,高港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已阔步进入泰州“前三甲”。

  “群众看你干了多少干成什么

  7月29日,在泰州华强照明器材有限公司的LED灯具展厅,陈献华董事长开心地说,从最初做几分钱1个的普通节能灯芯,到现在做几千元1盏的LED灯具,从单一光源配件到半导体终端照明产品,每一次华丽转身,源于超前一拍的转型升级。“我们尤其要感谢王建书记对咱的引导与帮扶。

  “群众评价一个干部,不是听你说了多少,而是看你干了多少、干成了什么。”王建说。2007年11月,王建赴高港任职时,发现当地企业不少是零件加工、生产配套型,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战略,并引导企业走“品牌化、标准化,资本化、上市化,信息化、高端化”的六化转型之路。2013年,王建抓住泰州成为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在高港力推企业、政府、社会三大转型与技术、产品、产业三大升级工程。

  到2014年,高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工业比重达50.9%,人均GDP达2.2万美元,不仅在泰州四个文明建设综合考评中获得“五连冠”,而且实现了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赶超苏南县市平均水平。

  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个村庄

  年轻时在农村插过队的王建,对基层工作甘苦有着深切体验。

  针对前些年村级干部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岗位缺乏吸引力等实情,自2009年以来,高港每年拿出上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个1%,分别建立“强基工程”、社会建设和村居环境长效管护专项资金。这“3个1%”落地后,高港村居书记平均收入相当于区机关股级干部工资收入,农民不出村即可办理各类社会事务,村级干部岗位的吸引力、竞争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到2013年村居两委换届,新一届班子大专以上学历提高到45.5%,“能人型”书记占比超过95%。

  位于高港区西北角的引江社区,距泰州港仅有1公里,却是一块在高港地图上找不到的“飞地”,一度在区划调整时“没人要”。王建2007年底第一次前往走访,当即表态,高港全面小康路上不会落下任何一个村庄。经过努力,到2014年,引江一举跻身“泰州十强村”行列。

  “一个区委书记工作那么忙,可他每年都会来我们社区三五趟,太难得了!”引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竹山感慨地说。

  “我有底气接受社会监督

  领导机关接受社会监督,首先从区委书记做起。这几年,包括王建在内的领导手机号码一律公开,保持24小时畅通。普通百姓打电话、发信息给王建,他都在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大丰社区居民王国庆,曾因住房及生计问题多次到省市上访。2009年的一次大接访,王国庆第一次见到王建。此后,对他反映的建房审批难以及粮油经营仓储等难题,王建一帮到底。去年,王国庆兴办的榨油厂实现产值50多万元,他特地注册了“矗立”商标,寓意自己站起来了。

  2010年8月,积劳成疾的王建,悄悄赴上海做了一次心脏介入手术,按医嘱须在病房观察24小时。可当他得知一位重要客商经停无锡机场时,便在手术一结束立即赶往机场会面,以最诚挚的态度赢得投资者的信赖。

  “也有人劝我,说你可能是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何苦还这么玩命地干?”王建坦言,他很感激与珍惜组织给予的这个平台,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创造出让组织与群众满意的新业绩。

  本报记者顾介铸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