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老梁的“六心调解法”

25.03.2016  16:10

宝应县山阳镇春光村,有一位被村民称为“老梁”的调解员,他叫梁正洋,在从事调解工作的十余年里,用自己探索出的“六心调解法”化解了村里大小矛盾6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9%。

一是持公心。 因临近县城西工业园区,春光村作为城乡结合处,纠纷涉及劳动、邻里、房产等多类型,调解纠纷老梁秉持着一个信念,调解的首要原则就是坚守公平,只有公正才能调解人心。提起老梁村民们赞不绝口“人特别好,热心肠,做事公正,我们老百姓谁家有点纠纷,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

二是讲实心。 从事调解工作,老梁觉得“很多时候和老百姓一味地只谈大道理,他们是难以接受的。调解时要站在老百姓自身角度上先考虑问题,采取不同的调解办法,在大局基础上,动情、讲理、析法来解决群众的纠纷”。说起自己的调解经验,老梁如数家珍。

三是树决心。 助群众解纠纷是责任,决心是关键。老梁还被村民友好称作“劝调大师”,他的梦想就是想把这个“雅号”保持下去。信心既下,必有行动和指导方法,对老梁来说,哪怕一次谈心和交流也是捕捉和掌握调解信息的关键。有一次,十几名村民因园区用地闹到村里,因涉及人数多、关系复杂让村干部们也捉襟见肘。老梁得悉后,主动介入,在了解来龙去脉后,与村民逐个交流,多次协调,最终化解了纠纷。

四是须耐心。 “化解纠纷须有耐心,不是三言两语、法律条条这么简单,应是在家庭琐事、天南地北的谈心中掌握群众心中的困惑,促使群众向你掏“心窝”,这就需要耐心的考验”。春光村的村民没有一个不认识老梁的,老梁对本村大部分人的基本情况也都熟悉得不得了。在村里,老梁经常在饭点儿迎来因琐事闹上门的村民,老梁都放下碗筷将村民请进家门,和他们耐心的交谈调解。

五是谈真心。 在以前,大家都比较好给劝,现在年轻人容易冲动,来的时候情绪都比较大,我都是先听他们讲,让他们把情绪发泄掉,之后再静下心来好好谈。年轻人之间的矛盾一般都是由小事引起的,我每次抓住他们矛盾的重点,然后再以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调解,一般不会有太难解决的问题的”。为了更加方便调解纠纷,老梁加入了村里年青人的微信互动群,在群里经常发一些法律小常识。

六是有恒心。 10多年来,无论是寒冬还是炎夏,只要老百姓有需要,老梁都能够立即到场化解矛盾,成为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减压器。目前,宝应县在各镇、乡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协调中心”,实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至目前,宝应县共建立了基层人民调解委会384个、个人调解组织299个、专业性调解组织11个,建档管理的调解员有1991名,调解专家30名。正是成千上万的“老梁”,为百姓分忧、为政府解难,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