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加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

05.08.2015  23:41

  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检察院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主动参与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尽快摆脱困境,安心服刑,防止发生漏管、脱管、重新犯罪现象,使社区服刑人员不再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效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

  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无缝衔接机制。该院与县法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会签了《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相关工作要求,保证矫正工作有序进行。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工作态势、解决出现的问题、总结矫正经验。加强监外执行罪犯名册和工作台账建档管理工作,与法院做到法律文书送达无缝对接,重点监督对监外执行罪犯的判、交、送、接、帮、罚各环节是否实现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个人信息档案。详细记载人员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涉及罪名、社区矫正类型、时间起止等,并随时关注他们的动向,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最新情况、生活态度、心理变化,拓宽监督信息的直接来源,发现问题苗头及时督促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处置。通过对个人档案和最近表现等进行评估,分析矫正对象回归社会以及再犯罪的可能性。定期向社会公开社区矫正检察的相关情况,在社区设置《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流程板》,放置26个检察监督举报信箱,公开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热线,架起检民联系桥梁。

  协同开展跟踪帮教。分区域设立社区矫正联系检察官,由7个科室各指派一名挂点街道干警每周与街道司法所协调社区矫正工作事宜。目前,配备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专职人员1名,兼职人员9名。通过定期与矫正对象、矫正负责人见面,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全面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对有违法犯罪苗头的进行重点帮教,做到早提醒、早教育、早防范,切实避免重新走上犯罪道路。该院于2015年5月在县职业学校组织培训社区矫正人员64名,授课内容为钳工技术和电焊技术,培训班通过基础测试、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三个步骤,向5家非公企业6个工作岗位成功输送了16名技术人才,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帮扶就业与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双向”迈进。